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秉承初心 砥砺前行——记河街乡柿张村党支部书记张卫东

【信息时间:2019-07-08 09:28   阅读次数:【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秉承初心   砥砺前行

——记河街乡柿张村党支部书记张卫东


“2017年建安区创建示范村”“2018年许昌市文明村 ”“ 2019年建安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许昌市先进基层党务工作者”……一项项殊荣,都是对河街乡柿张村党支部书记张卫东“秉承初心,砥砺前行”的最好注解。

张卫东,原许昌县烟办职工,1996年回乡创业,做腐竹加工。2002年,当选为柿张村主任。2005年当选为柿张村党支部书记。他说:“作为党员,要为乡亲们做贡献。”

干实事赢民心

街道宽敞、屋舍俨然、绿树红花、果满枝头、童叟嬉笑……这是近日笔者在柿张村看到的景象。

“这要感谢我们支部书记。他是真心为我们办实事的。俺服气他!”该村群众张社教称赞道。

当村干部17年,张卫东每年都为群众办事情。

2012年,张卫东协调2万元,垫资10万元,修建了连通两个自然村之间的道路,新建了村室。

2015年,上级提倡新农村改造,张卫东率先在自己所在的3组搞试点,带领妻子、亲戚、党员干部开展义务劳动。

村里一位外出创业的成功人士回来看到了,笑着问:“卫东,你在干啥呢?”

“在整治环境呢!”张卫东说。

那位成功人士笑了笑说:“农村不就这样吗?这会弄个啥名堂呢?再搞会有啥变化呢?”

“我带头,就会搞出个名堂。一个月后,你再回来看看!”

期间,有群众不愿意砍伐宅院外的树木。张卫东就带头,把自家和本家亲戚宅院外的树木无偿砍伐。群众被感动了,无偿清除自家院外树木、杂物,村民张春民、张广红、张建设、张国锋无偿把自家破旧的老宅院拆除,用于修建广场。修建花池时,村里30名党员干部参加义务劳动,群众也只要一半工钱。

环境整治后的柿张村面貌焕然一新。当年,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观摩团来柿张村参观。随后,张卫东邀请村里30多名成功人士回来参观。参观后,这些成功人士捐款7万多元,有捐5000元的、3000元、2000元的,张卫东自己捐了10000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该村村民张义兴找到张卫东说:“俺孩儿在许昌做的生意小,不论捐多捐少,也要捐啊!那是俺的一份心意呀!”随后,张义兴的两个儿子每人捐了500元。

近年来,张卫东带领村两委干部,通过群众捐资、个人垫资、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等方式,对柿张村所有街道进行了硬化,修建道路11公里,新建文化广场6个,种植绿篱、樱花、桂花、石榴树等5000多棵,建设了柿张大舞台,成立了柿张舞团和“柿柿红”豫剧团,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天然气改造工程、电网改造工程,解决了群众出行、用水、用气、娱乐等问题。

改厕所出实招

户厕改造,柿张村基本上是整村推进。张卫东的经验是开动员会、学习政策、解放思想。

会上,张卫东有意把厕所改造说成厕所革命。他说:“革命能有几回呀?土地革命、文化革命,这次是厕所革命,是中央的政策,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

柿张村60%以上的党员是老党员,一说革命的事,他们意识就绷紧了,纷纷表态:不但自己带好头,还要说动亲戚朋友邻居,全村改厕率超过90%。

为推进户厕改造,张卫东按照“一编三定”工作法,对党员实行积分管理,对“两委”干部实行包组机制,定岗、定责、定奖惩。张卫东还建立了“党员审议群”、“ 代表决议群”和“一户一代表群”三个微信群,每天把户厕改造的进度公布到群里,哪一组进度慢,党员觉得丢人,就会想办法赶上去。“户厕改造,你这里干得嗷嗷叫,俺服你了!”来柿张村参观的外村干部说。

兴文化聚民心

10多年来,张卫东从物力、人力、财力上支持群众发展文化事业,使该村从最初的几位妇女跳舞、唱曲逐渐发展到成立舞团、剧团,文艺队伍逐渐发展壮大。

柿张村2016年成立柿张舞团,2018年成立“柿柿红”豫剧团,还成立了篮球队、秧歌队、舞狮队、腰鼓队。张卫东免费为他们配备音响、服装、道具,安排车辆、住宿,组织外出表演。目前,该村有广场舞队员30多名、剧团40多名,表演《中国梦》《中国美》等舞蹈和《王宝川》《朝阳沟》《白蛇传》等古装戏以及自创的《脱贫攻坚三句半》,到灵井、桂村等乡镇敬老院义演,多次荣获市、区文艺汇演“一等奖”,“ 柿柿红”豫剧团还与河南省梨园梦频道联盟演出。

此外,张卫东还积极组织评选“好媳妇”“好婆婆”“ 五美家庭”,组建女子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整治、慰问贫困户等活动,干群关系十分融洽。

夫妻搭档砥砺行

“他刚回来当村干部时,我每天心里堵得慌。”提起张卫东的工作,妻子何金惠哽咽着说,“村里分地分钱时,他高烧41度,命都不顾了。”

2003年,永登高速征地拆迁涉及柿张村,张卫东亲自带领干部下地丈量、算账,常常是饭做好了,扒拉两口就走了。群众不满意,一连三次把分地的木桩拔掉,张卫东就挨家挨户做工作。直到分完地,张卫东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半夜里发烧了。三伏天,35度的天气,张卫东盖着被子还冷得发抖,体温达到40度。何金惠赶紧让村医过来输液,还没有输完,就高烧到41度。何金惠赶紧把张卫东送到许昌医院,才算是稳住了病情。

张卫东笑着说:“没有苦,哪有乐!”

有群众说,头伸那么长当干部,就是为了贪污。

何金惠气不过,就说:“俺家卫东当干部时,村里没有一分钱,还欠账9000多元,他有啥钱可贪污的?就连你们喝的两毛钱一瓶的汽水都是他自己从兜里掏钱买的。”

那人却说:“他傻了?会自己掏钱?!”听到这话,何金惠气得直发抖,多次求乡干部不让张卫东当村干部。

张卫东知道后批评何金惠:“谁都跟你的思想一样,村里的工作就没有人做了!”

何金惠说,“从当上干部起,他吃住在村里,生意也停了。”这么多年来,每天7:00左右,张卫东准时到村室,晚上20:00回家,算是正常下班。

张卫东说:“把工作当享受,你就会竭尽全力。把工作当快乐,你就会慷慨助人。”

“村里人都说我们两个是夫妻搭档。”何金惠笑着说,“他吃饭没有规律、肠胃不好、不能喝凉水、不能吃外边的饭。我就整天和他一块儿,就想着能多照顾他点儿。昨天早上我还调侃他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党培养你这么一个能干的干部,你把身体搞垮了,还咋为党和群众服务啊!”

十七年来,张卫东垫资200多万,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集体经济发展,他和妻子从没有想过通过什么途径报销。

 抓产业促发展

柿张村曾是省级贫困村,2015年底摘掉贫困帽子。2017年,依靠政府扶持,投资215万建设食用菌大棚15个,发展平菇、香菇、木耳、羊肚菌、白灵菇等食用菌种植。

为了提高效益,张卫东在技术上大胆创新。2018年6月,他引进了5棚3万棒夏香菇,经过不断摸索和技术创新,突破了夏香菇种植短板,平均每棚纯收益2万元。他还探索平菇制棒和增产技术,去年自制了6600多棒平菇,每棚出菇5万斤,实现了产量翻一翻,平均单个菌棒产量突破8斤,就连世纪香公司的技术员都敬佩不已。

柿张村食用菌基地带贫10户15人,其中,贫困户张金涛、张全喜、张建业还在基地长年打工。

“我在扶贫基地干些注水、采摘之类的活儿,除每年享受2000元分红外,每月能领800元工资。”张金涛告诉记者。

去年年底,张卫东还注册了“柿张红”商标,投资30多万元,正在引进食用菌制棒、深加工设备。

“下一步,我们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菌棒生产、香菇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在入村主干道两侧500米内,谋划创建百果园、百花园,打造以食用菌基地为龙头的旅游观光和农业体验新型社区。”张卫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