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建安区教育体育局 县级
2022-12-12 2022-12-12 15:18

建安区2022年义务教育督导评估情况汇报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22-12-12 15:18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方案的通知》(豫政教督办〔2022〕15号)和《许昌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22年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实地督导的通知》(许政教督办〔2022〕14号)要求,建安区政府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自查,部署督导评估工作。现将督导评估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安区基本情况

建安区总面积809.31平方公里,总人口73.34万,辖16个乡镇(街道),381个行政村(社区)。全区有中小学校119所,在校生80008人,其中,高中5所(民办3所),在校生13295人(民办5466人);初中17所(民办3所),在校生24170人(民办5204人);小学97所(民办11所),在校生42543人(民办6607人);职业中专1所,在校生686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业余体校1所。共有教职工4630人。共有幼儿园129所(民办115所),在园幼儿19339人(民办17725人)。

二、督导评估内容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把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教育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二是健全区委教育工作领导机制。按照中央和省市党政机构改革精神,建安区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日常办事机构秘书组,下设秘书股,负责贯彻落实党对教育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全区教育工作的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承担推动建安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今年2月份,区委副书记、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建安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研究了建安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双减”、教师“县管校聘”和校园安全等工作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编制、财政、人社等有关部门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了发言,审议了《建安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攻坚专班方案》,印发了《中共建安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的通知》。三是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建安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抓未来”的理念,坚持教育工作“三个优先”,即,教育政策优先支持、教育用地优先供应、教育投入优先保障,以强大的政策支撑、土地供应、资金保障,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守正创新上好思政课,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组织参加省市体育、美育、劳动实践教育等各类活动与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1所学校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所学校荣获“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3所学校荣获“河南省第二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校”、1所学校荣获“河南省第二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1所学校荣获“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试点学校”、5所学校荣获“体彩杯许昌市第四届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团体一、二等奖。

(二)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教育督导保障到位。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主任,政府办副主任、区教体局局长任副主任的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独立行使教育督导职能,并将教育督导工作经费18万元纳入财政年初部门预算,严格按照预算内容执行,保证教育督导工作正常运转。严格落实督导队伍编制标准,加强督学队伍建设,配备总督学1名、副总督学1名,聘任责任督学 30名,强化教育督导力量,提升教育督导质量,组织责任督学分片区对全区各学校进行督导,强化了学校管理,规范了办学行为。同时,根据上级统一安排,依法依规有序开展专项督导,如:组织责任督学开展了“中小学校园安全专项督导”“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情况专项督导”“双减”和“五项管理”督导等诸多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持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推进校长职级制、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集团化办学等改革事项,不断激发教育事业发展内生活力动力,以改革高质量支撑教育事业发展高质量。落实“县管校聘”,规范编制调整,今年6月份对2021年“县管校聘”工作中轮岗交流教师的编制进行了动态调整。重新核定中小学教师岗位,全区拟设管理岗位11个,专业技术岗位4656个,工勤技能岗位13个。主体岗位是专业技术岗位,占岗位总量的99%。8月份在2021年全面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规范、提升,推动教师在城乡、乡镇、校际之间有序流动,破解学段、学科、年龄等方面结构性缺编难题,实现了中小学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均衡配置了教师资源。不断扩大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完善校长任职资格、选拔聘任、职级认定、考核评价制度,采取校长职级管理、任期交流等措施,将校长职级制改革范围扩大至13所学校,对符合条件的13名书记、校长进行了职级认定。同时,加大校长交流力度,今年以来共有20名校级干部参与轮岗,下一步,计划在乡镇同步开展校长交流工作,深化教育人事改革。推进集团化办学深度融合,探索推行“名校+新校”“名校+薄弱校”“名校+乡镇学校”“乡镇中心校+村教学点”等多种办学模式,组建教育集团34个,其中中小学教育集团31个,学前教育集团3个,覆盖87个校(园)区,快速提升了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下一步将成长快、条件成熟的集团成员校独立出来,作为龙头校带动其他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强力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研究制定《建安区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加快2所公办高中新校区建设,彻底消除大班额,按照要求配备储备教师、配置走班教室;加大扶持力度,支持2所高中争创省市名校,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水平、综合实力。三是减轻作业负担出实招、亮硬招。为切实做到严控作业总量,降低作业难度,精选作业内容方面,建安区先后制定并印发《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征集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及管理优秀案例的通知》等文件,明确规定建立中小学生作业总量控制和作业检查制度。全区各学校分别制定了本校的作业实施细则和校内公示制度。99%的学校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98%的学校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 97%的学校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完成作业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作业批改方面,对作业的布置做到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在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方面,按照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层次性、系统性、多元性的原则,强化作业的选编、改编、创编,通过学科教研、随堂听评课、作业检查信息反馈等方式全面分析和掌握作业的现状,指导广大教师严格遵循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合理确定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的比例,科学布置作业。同时区教研部门组织开展了优秀作业案例征集活动,遴选各学校作业管理及各学科优秀作业设计典型案例,在全区进行展示推广。建安区镜水路小学作业设计案例被教育时报作为典型经验进行刊载。五是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建安区初中和小学共121处,95%的学校提供了课后延时服务,课后服务项目多彩纷呈,学生参与数63895人,学生参与率为91%,基本实现了有需求的学校和学生全覆盖。全区各学校92%的教师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为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建安区先后出台印发了《中共许昌市建安区委教育领导小组秘书组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通知》、《区直六部门关于印发建安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课后服务时间,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在课后服务中,小学生均能全部在学校完成作业,初中生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同时,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和学校办学特色,把课后服务和作业管理、因材施教结合起来,分年级、分层次设置课后服务“项目菜单”。积极探索红色文化、科学探索、文体竞技、艺术鉴赏、劳动实践、心理健康等为主题的育人活动。例如:魏风路小学开设的手工绘画课、新区实验开设的快板、镜水路小学开设的拉丁舞等艺术类课程,河街乡陈胡小学开设的武术、椹涧乡邓辛庄小学开设的射击等特色体育课程,特别是魏风路中学开设的足球课,被评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该校足球队多次在许昌市市体彩杯、市长杯比赛中获奖。五是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落实“双减”政策,印发《建安区基础教育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文件,第一时间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成立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股,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宣传教育、加强排查整治等措施,努力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健康、安全发展。目前证照齐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47家,已全部核销,有照无证培训机构93家(艺术类76家、体育类17家),正在分类鉴别进行审批和监管。开展联合检查11次、暗访13次,下发督查通报10份。

(三)抓牢关键重点,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一是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持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全区现有幼儿园129所,在园幼儿19339人,专任教师1078名,其中普惠性幼儿园96 所、占比达到85.3%,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入园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二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塑学校布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围绕“四区”建设和38个中心村规划,科学谋划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截至目前,共撤并、变更、撤销、恢复学校46所,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共享,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实施集团化办学,通过强校带弱校,输出优秀师资力量、教学管理办法、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持续巩固基本均衡成果,扎实推进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20所、区职教中心新校区1所,新增不同阶段的优质学位3.2万个,全面提升教育综合竞争力。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创建规划,推动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加速迈进,力争2025年代表许昌市首批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三是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加快2所普通高中新校区和职教中心项目进度,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供给,满足群众对高中教育资源需求。四是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2021年以来,没有再审批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范了2所民办学校(建安区三高改为许昌市建安区瑞贝卡中学,建安区四高改为许昌市建安区昌盛高级中学),责令8所不规范的民办学校停止办学;压减起始年级招生规模,禁止招收插班生,将民办学校学生占比降低至4.8%,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扎实推进“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专项治理工作,确保公办教师分三年返回公办学校,土地和校舍等固定资产正由第三方评估公司进行评估,评估后属于国有资产部分,由区三高回购或租赁。

(四)全力做好教育评价改革、稳步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责任压实。教育部门成立教育评价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审议和组织推进重大教育改革发展事项。学校成立相应的教育评价改革推进小组,通过召开教师会、专题研讨会、家长会等方式,牢固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打通教育评价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将教育综合评价改革纳入学校综合考评,纠正简单以升学率评学校、以考分排名评老师等“五唯”做法。二是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意见》,从设计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框架、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两个方面入手,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召开培训会,推动区域内学校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区开展“小学低年级多元化测评”活动,小学一、二年级不再进行纸笔考试。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工作部署要求,严格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建安区教体局教研室组织局属学校业务校长、各乡镇指导员、骨干教师到镜水路小学参加了低年级“无纸笔”多元化评价观摩活动。学校采用创建多元化评价环境、运用激励性评价、建立多元化评价档案袋,体现以人为本,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三是设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框架。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5个维度设置评价内容。在此基础上附加“名著阅读”评价,实行多主体评价,由最了解学生情况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等担任评价主体。评价方式按照“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原则,给学校最大自主权,通过写实记录、正向量表评价、评语评价、等级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四是建立区域内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通过建立“两级管理+三级落实”机制,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两级管理”即市级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区级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运行机制;“三级落实”,即由区教研室、乡校、年级学校组成落实机制,负责及时了解各学校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进度,保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效推进。五是稳步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成立专班,明确职责。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相关局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考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全区高考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高考综合改革中的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思路。同时,为了处理好高考综合改革的日常工作 ,成立了由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高中阶段校长为成员的高考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分管副局长任组长、承担高考改革事项的相关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的新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专班,成员包括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各高中副校长及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强化密切协作,对各校新高考综合改革进行督查,审慎研判,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新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扎实开展。凝聚合力,统筹部署。根据《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豫政[2022]22号)和许昌市关于新高考综合改革的有关要求,及时召开新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专班会议,对专班工作计划、进度安排进行了统一部署,对各高中阶段硬件设施、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摸底调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动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

(五)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教育保障能力

一是有效保障教育财政投入。以落实生均拨款制度等各项政策为抓手,巩固并不断提升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推进教育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2021年度,教育经费投入共计95910万元,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口径统计,比2020年投入增加211万元,实现“两个只增不减”。二是切实保障教师工资待遇。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落实“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国家公务员平均水平”要求,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工资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有力保障了教师待遇。2021年建安区教师人均工资收入103125元,公务员人均工资92485元,教师年人均收入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目前,建安区中小学教师工资已发放到2022年8月,不存在拖欠工资现象,三项津补贴发放至2022年5月。三是积极保障教育项目资金投入。近年来,投入近80亿元,用于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65所,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12014.61万元,新增学位4.4万多个。

(六)强化安全管理,守牢校园安全底线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夯实工作基础。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学校安全防控机制。严格落实各级各类学校安全主体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健全完善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体系。按照“三管三必须”“一岗双责”等原则,制定了安全工作职责清单,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健全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紧抓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意识。为提高对师生的法治教育水平,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未成年人校园欺凌和犯罪行为,各学校特邀派出所公安民警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区检察院、法院部分领导和干警兼任区直学校法治副校长,针对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落实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做好预防未成年人溺亡工作,各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渠道强化宣传工作,通过发放《关于预防学生溺水致全国中小学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宣传预防溺水和游泳安全知识,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三是强化疫情防控不松懈,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门成立专项督导组,下沉一线,重点督导学校疫情防控方案制定、突发疫情应急演练、防疫业务培训和开学前校园安全大排查开展,以及常态化疫情防控等情况,以督导检查倒逼责任落实,确保各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四是稳步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根据全市统一要求,采取严格落实标准规范、加强业务实操培训、加强督导检查等措施,持续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我区已有7所学校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七)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反馈问题整改

2021年省政府对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涉及我区反馈的四个方面问题:分别是财政教育投入政策未完全落实到位、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存在短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结构性短缺、学校安全存在薄弱环节。

目前,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安全存在的薄弱环节两个问题已经整改到位。关于财政教育投入政策未完全落实到位的问题:2020年教师继续教育经费147.04万元未拨付,已于9月19日先行拨付76万元,剩余部分近日拨付到位。关于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存在短板的问题,一是普惠性幼儿园每生每年200元奖补资金未拨付,将于近期拨付到位;二是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83%,与省定目标要求差距较大,目前公办园学位占比已提高至20.7%。

三、督导评估发现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当前建安区在履行教育职责上依然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比如:城乡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低,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相对较小等。下一步,建安区以这次督导评估为契机,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更实的举措,积极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切实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我区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