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建安 > 政务要闻

小康路上食品安

【信息时间:2018-07-10 11:30   阅读次数:【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我区第一季度食品安全工作在全市排名第一

5月份通过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省级中期评估验收

6月份在全市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微信投票中排名第


  “食品快速检测车开到了俺农村,几分钟就能测出青菜是否有农药残留,吃起来就放心了。”拿着一把青菜让区食药监局检测员帮忙检测农药残留指标的陈曹乡南北街的赵女士满意地说。

  这是区食药监局为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结合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群众提供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服务的一个镜头。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征程中,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有序推进食品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完善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坚持党政同责,把食品安全纳入全区经济社会目标综合考评范围,确定食品安全工作所占权重为3%,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在此基础上,我区把食品安全监管经费、检验检测经费、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建设配套资金和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补助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去年,财政投资达1699.3万元,为保障全区食品安全和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提供了保障。

  夯实基层基础。我区按照“五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四有两责”的要求,严格标准,加快推进基层食药监所建设,完成了16个基层食药监所建设任务,配备了执法服装、办公设备、快检设备、电动执法车,并购置了3套执法检测车(每套执法检测车配套一台食品药品检测车、一台食品药品执法车、一台废弃物清运车),投入到食品药品执法检测中。《中国医药报》副总编汪彦斌称赞道:“这些精良的装备,对促进建安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将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我区还构建了“一区一局、一乡一所、一村一员”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373个行政村各聘任一名协管员,对他们实行“一月一考核、一年一聘任”,打通了食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

  创新监管模式。我区大力实施智慧监管,推动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目前,有90家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了线上电子追溯系统。全面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视频工程,有147家学校食堂完成了互联网视频工程,890家餐饮单位开展了厨房开放、阳光公示等活动。大力实施“两图两档一承诺”网格化监管,做到了监管区域明确、监管责任明晰、监管过程有记录。积极探索实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全区138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部投保。大力推进农村集体聚餐管理模式,成立农村集体聚餐厨师协会,实行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管理制度,农村餐饮逐步规范。加快实施由区食安办、教体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机制,全面落实校园食品安全校长责任制,建立了“学校食堂管理员—分管校长—校长—区教体委”逐级负责的学校食品安全保障网络。  

  加大执法力度。我区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实行零容忍,加大对食品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我区于2015年建立了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2016年在全市率先成立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2017年以来,全区共办理案件457起,移交公安机关涉刑案件4起,移交法院强制执行4起,有力地打击了食品违法行为。

  提升保障能力。开展食品快速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条有效途径。2016年11月21日,我区成立了区食品检验检测所,在16个基层食药监所设立了食品快检室,在中原国际农产品物流港、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建立了食品检测室,构建了“30分钟快检服务圈”,大力实施食品快检全覆盖工程,把配有专业检测设备的食品快检车开进校园、农贸市场、农村集市、大型商超等场所,在群众中开展“你点我检”活动,对检测的不合格产品及时进行处理和消费预警,引导群众安全消费。2017年以来,全区开展各类食品抽样检验31858批次,检测信息公示率达100%,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由于措施得力,我区第一季度食品安全工作在全市排名第一,5月份顺利通过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省级中期评估验收,6月份在全市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微信投票中,区食药监局总票数排名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