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建安 > 政务要闻

五年辉煌成就之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信息时间:2022-02-21 09:39   阅读次数:【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改革彰显活力,改革迸发动力,深化改革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法宝。撤县设区五年来,建安区立足“区”的发展定位,打通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以改革破难题、植优势、聚活力,开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撤县设区后,建安扭住改革的“牛鼻子”,坚持盯住市场要活力、咬住创新要动力、聚焦问题谋推力,闯出了一条贴合建安实际的改革路子。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一日办结;

——推进供给侧改革,电子信息、环保装备及服务两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瑞贝卡公司、远东公司双双入围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深化城乡融合改革,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

——探索实施村内建社区工厂,村外建现代农场的乡村振兴“建安案例”入选《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案例》……

这一场场深刻的改革大戏在建安这片发展热土上演,在“全面”与“深化”的过程中激发出新的能量,为建安快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  发展活力不断激发

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激发发展活力。

五年来,建安区聚焦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着力深化“放管服”和投融资、科技等经济领域改革事项,切实以改革促发展、用改革激活力、向改革要动能。

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持续创优。制定《建安区简化和规范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工作方案》《建安区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办理”实施方案》,以“万人助企联乡帮村”为抓手,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创新发展环境,推行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和正面清单、专业化服务团队等做法,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纾难解困,创优了营商环境、壮大了经济总量。

推进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围绕建设“智造之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三大改造步伐,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五年来,电子信息、环保装备及服务两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发制品、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实现从传统制造、自动化制造到智能化制造不断跨越,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及包装两大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层次不断提升,“222”先进制造业体系优势彰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乐佳生活美学农场、诚润田园综合体等一批田园综合体建成投用,“都市+”“电商+”等一大批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蓬勃发展,东部生态旅游养生产业带顺利纳入全省中华生物园盘子。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驱动活力十足。大力实施“科技强区”战略和“英才计划”,深化科技和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发展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平台。五年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龙头企业2家,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6个,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2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6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立项数量连续4年位居全市第一。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发展动能不断厚植。实施大招商行动计划,健全完善招商制度,围绕城市发展需求和全区域全产业链转型升级需要,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累计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71个,总投资1033亿元,实施重大项目473个,完成投资1218亿元,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07.9亿元,连续跨越300亿、400亿两个台阶。瑞贝卡、远东传动轴双双入选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恒生制药、世纪香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许昌)发制品交易市场顺利运营。

完善城乡融合机制  城市乡村美美与共

撤县设区后,面对“乡村包围城市”的现状,区委区政府坚持城乡两端同向发力,在“南连北进”“东拓西进”的基础上确立“一心两轴三带四区五支点”发展框架,不断深化城市建管改革,完善城乡功能配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城乡融合迈出新步伐,城市与乡村美美与共。

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居之城。实施“百城提质”工程,新元大道东延、昌盛路、新107国道、文峰路、魏文路、忠武路、中原路等交通大动脉建成通车;高铁组团、西部新城等片区综合开发如火如荼;建安中学、龙泉街小学、永宁街中小学等建成投用,占地500亩、投资40亿的区一高新校区即将实现招生;提升改造老旧小区20个,镜湖社区、潩水社区等小区实现供暖;积极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着力深化“五城联创”“双违”整治、数字化城管工作和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探索城市建设、管理、执法一体化新模式,制定《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全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有序推进……日益完善的城市功能吸引中建七局、恒达、建业、上海宝冶等一批大型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乡村振兴。坚持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推进产权制度、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和户籍制度改革等,在五女店镇大王寨村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健全促进城乡资源平等交换的制度机制,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四好农村路”、安全饮水、户厕改造以及乡镇卫生院、养老院改造提升等;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引入市场化运作,实现垃圾处理常态长效;推进乡村污水处理试点建设,扎实开展“四旁”绿化、“一宅变四园”、果树进村行动,打造了一批“美丽小镇”“四美乡村”。深入实施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培育现代农场982家,出台培育奖励政策,评定星级现代农场20家,激发了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动力。

深化民生领域改革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撤县设区后,建安区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做大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民生蛋糕,办好各项民生实事,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社会事业需求。

积极创新攻坚举措,“三大攻坚”成效显著。尤其是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围绕高质量脱贫目标,探索实施贫困人员“三类管理”“我的一堂扶贫课”“四级会商”“三级询问”“四讲三说一家亲”等工作机制和帮扶措施,探索实施“扶贫基地+贫困户”“社区工厂+贫困户”“生态企业+贫困户”“特色农业+贫困户”“电商+贫困户”等五种产业扶贫模式,累计实施基础设施和扶贫产业项目658个,建成产业扶贫基地20余个、社区工厂131家,培育“电商村”3个,10485户32768名贫困群众如期脱贫,剩余9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民生民本持续改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县管校聘”,着力抓好区一高新校区、潩水路小学和农村片区中心学校、寄宿制学校等项目建设,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推进区人民医院、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实施“互联网+智慧医疗”三级医疗体系提升工程,健全以综合养老中心、乡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为主的普惠性养老服务体系,引进生态疗养、医养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机构,促进了公共卫生养老服务均等化,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制定并严格执行《建安区关于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意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57个、文体广场350个,规划建设了灵井“许昌人”遗址公园,围绕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孝善文化、北海文化,推介出东、西、南、北4条旅游线路35个旅游景点,艾庄铜器舞、杜寨书会等文艺节日贯穿全年。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依法治区扎实推进。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诉讼制度改革、警务体制改革、司法行政改革和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开展法治建安区、法治乡镇(街道)、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探索实施“ABC”三类问题化解机制、“警务室+物业”“辅警+客服”社区工作新模式,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建安区迅速响应、周密部署、科学应对,率先制定“五个三”工作机制和8项防控措施,构筑了严密坚固的“建安防线”,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只要敢创新、勇改革,就会有奇迹。建安区,这块激情迸发的热土,还将以改革续写新的发展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