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火星从切割机下迸发,工人们将切割好的钢管组装成大棚骨架。蓝天之下,100米长的大棚连排铺开。10月18日,在许昌市建安区,五福农场正经历新一轮脱胎换骨。
“农场原来是第二代大棚,这回农业农村局支持460万元,帮我们改造成第五代大棚。”五福农场负责人罗晓锋在改造现场盯着,眼中满是喜悦。他说,农场从最初180亩发展到如今450亩,个人奋斗是一方面,更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
财务总监辞职办农场
“我辞职干农业是受政策鼓舞。”罗晓锋说。2013年时,罗晓锋在许昌一家企业担任财务总监,年收入10多万元。“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与农业相关,我觉得农业大有可为,就辞职了。”罗晓锋笑称,当时一腔热情。
罗晓锋决定办农场。他认为,很多城市人向往田园生活,对优质农产品有强烈需求,搞观光采摘一定行。罗晓锋说动两个同事,一起辞职创业。三人中,一个财务管理专业,一个市场营销专业,一个旅游专业,没有一个拥有农业专业背景。罗晓锋年龄最大,当时30岁,年龄最小的23岁。
“那时候也不懂,直接包了180亩地,原以为一亩地投资8000元到顶了,没想到最后投入了300万元。”罗晓锋说,他拿出自己工作多年的积蓄,家里支持一些,再加上两个合伙人,总算是把农场办了起来。
农场里种植西瓜、甜瓜、西红柿、葡萄、桃、李子等瓜果,吸引游客前来采摘。
政府扶持规范化发展
由于作物品种多、品质好,五福农场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农场逐渐发展壮大。罗晓锋说:“农业农村局给了我们很多帮助。”
2017年,五福农场引入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田间有摄像头24小时监控,农产品上有二维码标识,什么时间、施了多少肥、谁操作的,这些信息都能够全程掌握,实现从地头到餐桌的可追溯。“农业农村局不光无偿把设备提供给我们,还派人指导我们使用。”罗晓锋说。
目前,五福农场种植的西瓜、西红柿、桃、葡萄已获得农产品绿色认证。
酒店有星级常见,农场有星级少有。在乡村振兴中,许昌市建安区对农场实行星级管理,星越多,扶持力度越大。对于晋升星级的,建安区按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标准,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100万元的资金奖补,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推动现代农场加快发展壮大。
“今年8月政府又扶持我们460万元更新大棚、建设分拣线和冷库。”罗晓锋说,桂村乡“果树进村”,全乡2万多棵果树每年结很多果子,还有黑糯玉米非常畅销,有了分拣线和冷库,就能发展网络销售和同城配送,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现代农业带动乡村振兴
如今,五福农场带动周边33名村民在农场务工,其中2人是脱贫户,每天工钱60至80元,每年能收入1万多元。
今年3月,桂村乡携手五福农场举办首届乡村旅游节,300亩油菜花海吸引了众多游客。“20多天来了6万多名游客,平均每天3000多人。”罗晓锋说,大批游客到来带动农场周边约50户乡亲卖水、卖特色农产品,这一个月每户净收益在6000元至1万元。
像五福农场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许昌市目前有超过1.3万家,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
过去五年,许昌市重点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全市193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5.76万户18.58万人实现脱贫。
不久前许昌市召开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许昌市将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许昌模式”,协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