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建安 > 乡镇动态

五女店镇:社区工厂建在家门口,带动困难群众务工增收

【信息时间:2022-08-22 10:00   阅读次数:【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近日,五女店镇扶桥村张风霞跟往常一样,早早的起床,做好早饭,照顾近70岁的老母亲和11岁的女儿吃过早饭,开着电动三轮车去位于扶桥村的许昌红绮工艺品有限公司上班。

据了解,张风霞1981年出生,今年41岁,父亲刚刚因病去世,现在家里4口人,丈夫,母亲,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近年来,因为父亲患有肺癌,母亲也长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为了给父母治病,家里花了十几万元,经济比较困难。2016年,扶桥村根据相关扶贫政策把她家纳入贫困对象,进行帮扶。2017年,她家实现了脱贫。她家享受的政策有:大病报销、困难救助、代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教育补贴、小额信贷等。2020年,帮扶干部把她安排到许昌红绮公司上班,月收入三四千元,她丈夫在周边打零工,月收入五六千元,儿子23岁,在外地打工,月收入两三千元,女儿该上五年级了,母亲因为长年患病,双眼近乎失明,她要照顾家庭,只能就近务工。

许昌红绮公司创建于2020年,是一家从事假发生产经营销售的企业,工厂之前是扶桥村废弃小学,创建人张俊峰是扶桥村人。

2020年4月,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安排本村及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五女店镇政府、扶桥村两委找到在许昌市区办假发厂的张俊峰,动员他返乡创业,在扶桥村创办社区工厂,带动群众务工增收,镇政府、村两委在工厂选址、租金、资金、用工、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对扶桥村怀有深厚感情的张俊峰答应下来,在镇政府、村两委支持和帮助下,张俊峰投资700多万元,对扶桥村小学进行了改造,新建了厂房,添置了设备,注册成立“许昌红绮工艺品有限公司”,招募人员,开展培训,7月底投入生产,8月底实现产品出口。该工厂建成投产后每年给扶桥村集体上交租金5万元。

为了增加该公司带贫能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群众务工增收,2021年,五女店镇政府、扶桥村两委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230万元,在社区工厂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建设了二期工程,建设生产车间570平方米,配套用房488平方米,更大满足了该公司生产用工需求。目前,该社区工厂已建成投入使用,扶桥村以社区工厂资产入股,每年实现分红收益11万元左右。

由于有一支现成的生产经营管理团队和销售团队,近两年,许昌红绮公司得以迅速发展,目前,该公司员工180余人,实现年产值4000余万元。

该公司在发展的同时,积极回馈社会,和建安区人社部门对接,取得“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资格证,在公司不定期举办相关技能培训活动,该公司员工及其他群众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可以取得相关技能资格证,从而提升技能,增加收入。“致富不忘乡邻”,近年来,该公司共投入8万余元,用于社区防疫物资捐赠、修路、修建公厕等,得到了镇政府、村两委及广大干群的支持和肯定。

走进该公司,看到厂区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车间内摆放着三联机、高针机、头皮机、卷管机等机器,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劳作。据介绍,工厂实行计件工资,推行鼓励奖、激励奖等激励机制,工人月收入可以达到3000-8000元。

张风霞正在机器前面忙碌,她停下手里的活儿,笑着说:“社区工厂建在家门口,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干活儿挣钱,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块钱,家里有事儿还能请假,现在日子好过多了,党的政策真是好啊!”

据了解,假发原材料经过整毛、计量、双针、高针、手织等工序,最终完成成品,进行包装销售。其中“手织”工序在假发工序中更复杂、更精细,要求更高,工人用钩针把假发一根一根手工钩到全蕾丝帽上,假发戴上去和真发几乎一模一样,更逼真,效果更好。

“公司产品主要通过线上线下进行销售,主要销往欧美市场,目前公司经营很好,发展前景很好,订单稳定。下一步,在五女店镇党委政府、扶桥村两委大力支持下,公司计划筹建三期工程,扩大生产规模,打开国内市场。公司还计划成立专业的假发新产品研发团队,升级优化电子商务销售平台,争取实现电子商务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实现公司年产值5000万元。使公司朝‘专精特新’企业方向努力,引进‘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操作模式,争取把公司做成同行业中小企业中的‘标杆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群众家门口务工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张俊峰信心满满地说道。

扶桥村支部书记惠忠祥表示,下一步,村两委会继续支持帮助许昌红绮公司发展,在政策、资金、用工等方面继续提供支持帮助,和公司深入加强合作,使社区工厂朝着良性方面发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务工增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