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建安 > 乡镇动态

榆林乡:颍河岸边粟米流 榆林小米富百姓

【信息时间:2022-09-19 09:46   阅读次数:【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9月13日,榆林乡的农田里机声隆隆,大型收割机正在田间收获谷子。

眼下正是榆林小米收获的季节。古老而蜿蜒的颍河河畔,成片的谷子地里,沉甸甸的谷穗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头戴各色遮阳帽、手持镰刀或剪刀的农民剪下串串金黄的谷穗,收获一季的希望。经过晾晒、脱壳,金灿灿的榆林小米就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榆林小米,因其色泽金黄、浓香可口声名远扬,与山东龙山小米、山西沁州黄小米、陕西米脂小米齐名,已成为许昌的特色农产品之一。虽然颗粒不大,但粒粒饱满浑圆,下锅一熬,浓浓的糯香便弥漫开来,熬成后,色如琥珀,黏糯香浓,颇受人们喜爱。

“榆林乡一带种植谷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榆林乡政府工作人员朱新正曾对榆林小米的由来做过专门考证:相传三国时期,魏王曹操迁汉都于许昌,令其子曹丕,领军屯田,率军来到许昌西南处,观此地,土地平坦,松软肥沃,地下水质甘甜,便在小泥河南岸扎下营寨,垦地种粮,尤其是盛产的谷子,脱壳后,食味醇香且营养丰富,为曹军所食用,谷草喂军马。遂使曹军兵强马壮,北破袁绍、南征张绣、东平吕布、扫荡袁术,均获大胜而归。曹操大喜,册封王子丕为世子,后继王登帝位。斗转星移,已过近两千年,王子曹丕当年安营扎寨处被称为王子营,当年曹丕屯田所种的谷子耕作技术也延传下来。

唐宋时期,榆林小米曾作为贡品美名远扬,后因颍河主河道洪水泛滥,沙滩淤积,原主河道改道,原来的贡米主产区已不复存在。

近几年,随着人们健康饮食生活意识的不断提高,榆林乡村民在原有贡米主产区南湖湾周边(当地部分村落俗称东河-岭西王、姚湾、徐杜、贾庄自然村交界处)区域开始投入种植,重拾贡米味道,使榆林小米再次誉满中原。

榆林谷子的种植经过几次起伏,品种也几经改良、终得良种。

据《许昌县县志》记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谷子在当地种植面积很大,最高时近20万亩,最低时也有5万亩。因为那时候,谷子是相对高产的作物,种得好每亩可以收获五六百斤,而那时的小麦产量才每亩二三百斤。

近年来,随着人们从“吃饱吃好”向“吃得营养”转变,小米等杂粮受到追捧。榆林周边的谷子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最多时,全乡种植谷子近万亩,谷子的品种也几经改良。

“我们全村种植小米的有百十户, 有500多亩地。”石庄村70多岁的石大爷说,近几年,小米价格比较稳定,每公斤售价在12元左右。

“我们村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村干部也没少做工作,使得如今村里种谷子的农户一年比一年多,农民的钱袋子也一年比一年鼓。”石遂洲说,按今年谷子的良好长势,亩产能达到500多公斤,每公斤卖6块钱,刨去成本一亩地能赚两三千元。

如今,榆林乡政府利用“榆林小米”这一特色农产品品牌优势,以及村子的区位优势,发展集体经济,谋划建设一个小米加工厂和一个红薯加工厂,进行深加工,让“榆林小米”端上更多家庭的餐桌。

如今,榆林小米已成为经济作物,成为许昌的特色品牌,带动一方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