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在践行一个约定,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来自省内外的民间说书艺人都会相聚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苏桥镇杜寨社区,切磋技艺、交流书目,一展风采。
据考证,杜寨书会起源于公元10年前后,至公元1560年时,杜寨古书会就已粗具规模,比宝丰县马街书会(公元1316年前后)早约1300多年。
杜寨书会是民间曲艺文化的瑰宝,朝代更迭,世事变迁,但杜寨书会一脉相传,延续至今。2009年,杜寨书会被列入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书会气氛热烈
“今年杜寨书会如期举行,目前已经有20多班说书艺人报名参加……”2024年2月18日,杜寨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刘红现对记者说。
80多岁的杜寨社区居民杜留臣这几天非常忙碌,手机响个不停。“我十来岁的时候就跟着爷爷为杜寨书会服务,长大后自然而然成了‘会首’,负责组织乡亲们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说书艺人。”杜留臣说。近几年,杜留臣渐渐感觉力不从心,就把“会首”的“接力棒”交给了年轻一代,但他依然闲不住,每年社区举办书会,他都会在现场帮忙登记来参演的艺人,并帮艺人安排食宿。
杜留臣说,杜寨书会最兴盛的时期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每年来此的说书艺人有150多班。“以前到了书会这一天,四面八方的艺人都来‘亮书’,来的人比较多,村里形成了规矩,在谁家的门口演出,户主自觉地搬出桌椅板凳,并且提供食宿。”杜留臣说。
这一民间文化盛事,早已代代成俗。杜寨书会像一座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历代艺人。每年临近正月十三,杜寨便热闹异常。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打扫房屋,叠好铺盖,备好伙食,人人欢喜,满街哼唱。
在书会现场,说书艺人们使出浑身解数,明里暗里与同行一较高低,没有裁判,只看谁家的书场里观众多、叫好声响。观众们或守着一张桌案聚精会神地观看,或走走停停,在不同的书场前逗留、倾听……
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杜寨书会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据考证,杜寨书会起源于公元10年前后,比宝丰县马街书会(公元1316年前后)早1300多年。至公元1560年时,杜寨古书会就已粗具规模。
王莽追刘秀的故事为杜寨书会增添了传奇色彩。相传2000多年前,这里已经形成了村落,村子周围有沟河环绕,有一年正月十三,刘秀被王莽追杀至此,处境十分危险,当时有一位说书艺人把刘秀藏到村北的芦苇坑内,躲过了这一劫难。后来,刘秀称帝,为了报答说书艺人的相救之恩,就委派当地一个富户,每年正月十三,召集各地说书艺人到此聚会,展示技艺,以期找到恩人。年复一年,经过多年积淀,杜寨书会成了闻名全国的民间文化盛事。
杜寨书会之所以能延续2000多年,与许昌本地的乡风民俗有关。“过去,谁家结婚、生孩子,老人过生日,做生意发财等都要请说书艺人唱上几天。这种习俗一直持续至今。”杜留臣说。艺人在书会上说唱称为“亮书”,观众邀请艺人到自家说唱称为“写书”。想要“写书”的人看中艺人后,便与艺人协商“书价”,价钱谈妥,艺人便会去“写书”者指定的地点演出。“写书”的价格一般根据艺人说唱水平的高低而定,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写书”通常为几十元或上百元。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现在“写书”要花上几千元。
写书就像相亲一样,“相中”谁的话,就与说书人商议价格,约定日子。谈好之后,邀请者会预付一些定金给说书艺人,艺人则会把自己的一件道具交给邀请人,问清楚邀请人的地址,然后准时赶到邀请人的家里。这样的演出一般都是七场,从正月十四晚上开始,正月十五、正月十六的上午、下午、晚上各说一场。正月十七艺人结束演出回家。
值得一提的是,写书人与说书人虽然没有立下字据契约,但双方都以诚信为本,从没有违约过。同时,杜寨书会还吸引了众多小商小贩来此进行物资贸易。所以,杜寨书会不仅关系着艺人们的收入生计,还促进了商贸洽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古老书会焕发生机
说书,是一种广泛流传的民间艺术。表演河南坠子、大鼓书、三弦书、莲花落、评书、道情、琴书等,都可称为说书。有的只说不唱,有的边说边唱,乐器简单,一副简板、一把坠胡,不用道具,一人也能唱一台戏,但三两人搭班表演的居多。
过去,说书作为一个行业而言,相对于农业生产,收入还是不错的,因此也催生了大量以说书为主业的民间职业说书艺人。他们身份虽为农民,却只在农忙时回家帮忙生产,说书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以前谁家有喜事,要么请戏班子唱大戏,要么请说书艺人上门说书。唱大戏费用高,说书就成了首选。后来有了流动电影放映队,请放映员到家门口放电影很流行,说书艺人的收入受到了影响。”杜留臣说。进入21世纪,手机、电脑逐渐普及,传统书会受到冲击,演出市场日益萎缩的同时,说书艺人也开始流失且日益老龄化。
作为我国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民间书会,杜寨书会见证着2000多年来当地民间文化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民间曲艺文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传统曲艺受到各级政府及民众的关注,这给日渐式微的传统曲艺带来了生机。
2009年,杜寨书会被列入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提供了专项资金,专门开辟了约20亩地给说书艺人亮书,并且提供免费餐饮、住宿等服务。除了许昌本地的说书艺人,还吸引了兰考、民权、郑州等地的艺人前来参加。
2014年,许昌县(今建安区)民政部门为杜寨书会捐赠了20张桌子、160把凳子,文化部门划拨了7000元经费。更多商家、协会等也相继加入,杜寨书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势头。
为参会的艺人颁发演出证书并进行评奖、组织摄影爱好者开展采风活动……近年来,相关部门围绕保护和发扬杜寨书会这一“非遗”项目做了很多工作。
杜寨社区居民也格外珍惜杜寨书会这块传承了2000多年的“金字招牌”,每年正月十三这一天,杜寨社区居民会停下手中的活儿,为书会提供各种方便。他们腾出场地,供艺人们亮书、卖书,并召集人来维持秩序,免费提供茶水、桌椅以及食宿。
杜寨书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