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建安 > 部门动态

“小”试点 大能量

【信息时间:2021-09-29 09:23   阅读次数:【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9月24日上午,在中国(许昌)国际发制品交易市场,负责商品网上审批、备案的工作人员骆磊登录市场采购联网信息平台,点击商品备案查询窗口,即将出口海外的发制品商品备案号、海关代码、生产厂商等信息一目了然,呈现在人们眼前。在这里,这些来自建安区、魏都区、禹州市、襄城县等地的发制品产品即将发往美国、韩国、印度等海外国家。

骆磊告诉记者,自今年5月份中国(许昌)国际发制品交易市场运营以来,平均每天进行出口业务30单左右,多的有120多单,交易额达1500多万美元。

许昌发制品起源于清朝末年,是享誉国内外的“顶上时妆之都”,拥有发制品企业2000多家,从业者逾30万人,年交易额300多亿元,产品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发制品出口基地。全球每10顶假发中,就有6顶来自许昌,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每2秒就能卖出一顶来自许昌的发制品。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发制品等产品在外贸出口方面的新优势,破解产业分散、企业外迁、数据流失、量大不强等实际难题,许昌市、建安区商务部门多番努力,积极申报许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市场采购贸易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方式,不同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是指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经国家商务主管部门认定的市场集聚区采购、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不超过15万美元、在采购地申报出口商品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具有通关便捷、税收优惠、外汇管理灵活和共享贸易平台等优势,尤其适合发制品“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的对外贸易特点。

2020年9月15日,中国(许昌)国际发制品交易市场获商务部等7部委批复,成为全国第五批、我省唯一的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试点获批以来,市、区两级着眼解决外贸企业准入、通关、免税、外汇管理等现实需求,探索打造全服务链条一站式配套的生态圈,建成了许昌市场采购联网信息平台门户网站、企业申报系统、辅助管理系统、数据交换平台和基础支撑平台等主要功能模块。

“小”试点,大能量。今年5月10日,在完成平台建设、业务培训等前期工作后,许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正式运行,交易额呈现“井喷”态势:至7月28日,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至8月30日,出口额超过2亿美元。截至9月17日,中国(许昌)国际发制品交易市场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产品2159单,交易额达2.2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亿元。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具有准入门槛更低、通关出口更快、税收政策更优、外汇管理更活等明显优势,能极大提高对外贸易的便利化程度。这种为‘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外贸量身定制的新型贸易方式越来越受到中小微企业的青睐。”区商务局副局长冀战伟介绍。

“入驻市场后,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在新的贸易模式下,增值税实现‘免征不退’,大大降低了公司的税务成本。”许昌奥蕴实业有限公司经理司杨告诉记者,该公司以发制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主要业务,在出口结汇方面,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由单一的美元结汇改为美元、人民币两种结汇方式,降低了该公司的贸易风险,预计今年该公司营业额将增收10%。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探索优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业务流程、监管服务模式,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市场采购+数字贸易’外贸发展新模式,构建便捷高效的国际贸易物流通道,建成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和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贸易市场。”冀战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