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建安区,安静祥和,阳光明媚。桂村乡五福农场大棚内,无公害黑糯玉米、玫珑蜜瓜销售火爆;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香公司”)标准化温室内,白灵菇、灵芝长势喜人,吸引不少客商前来洽谈业务;许昌优加粮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对产品进行包装,一派忙碌景象……
“近年来,建安区持续推动产业联动发展,因地制宜,在村内建社区工厂、村外建现代农场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发展现代农场,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农场进行星级评定,并给予资金奖励。” 建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马书房接受采访时说,如今,一大批遍布各个乡镇的“电商+”“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不同业态和模式的现代农场,带动农村走向致富路,成为建安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电商+”,为现代农业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翅膀。10月20日,椹涧乡黄庙村耘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员工在网上与客户简单沟通,很快就谈好了一笔20斤芦笋的订单。
成立于2016年的耘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坚持“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流转土地100亩种植芦笋,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建设芦笋订单合作基地1000亩,通过“电商+”模式,将芦笋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20多个省市。
“公司在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都注册了旗舰店,芦笋售价10—15元/斤,每天可接1000—3000单。”该公司负责人燕永建介绍,芦笋亩产3000斤,除去施肥、人工等费用,100亩芦笋年收益达120万元,并带动6个村芦笋订单合作基地年收益超1000万元。
“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11月10日,位于陈曹乡万庄村的子荣农机专业合作社院内,收割机、拖拉机、打药机等几十台农机整齐摆放。
2010年,万子荣注册成立子荣农机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社员+订单”模式,社员以农业机械入股,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统一派发作业订单并组织机械进行作业,根据机械类型和作业面积单机结算为社员分红,比分散经营年均增收近30%。
如今,该合作社已带动周边村庄农机手和农民200多户加入合作社,拥有大型收割机、大型粮食烘干机等农机126台套,实现了耕、种、植保、收割、烘干、仓储、销售“一条龙服务”,每年每名社员可分红10到120万元。
“农业龙头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11月15日,世纪香公司办公楼前“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30多年来,世纪香公司已发展成为珍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精深加工和出口基地、“三产融合”发展食用菌产业园。该公司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采用“企业+农户+基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已辐射和吸纳近6万人从事绿色食用菌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工作,累计创造社会效益100多亿元。
在建安区广大乡村,像这样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带富能力的“星级农场”还有不少——
远辉农业坚持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营模式,通过“互联网+”模式出售农产品,客户争相订购,产品供不应求;
五福农业探索“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种植适合采摘、口感好的产品,形成以文旅采摘为主、农超对接为辅的新型销售模式;
德欣农业从事水果相关产业链发展,带动建安区水果走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截至目前,建安区已将982家经营主体纳入现代农场管理范畴,完成20家“星级农场”认定,并按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标准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100万元奖补资金。建安区村内建社区工厂、村外建现代农场的产业振兴之路被作为“建安案例”选入《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案例汇编》,为省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方案。
“发展现代农场,实施星级管理,是实践证明行得通且适合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我们要持续走好这条路径,对星级农场进行财政奖补,并在政策和要素保障上对晋星的现代农场予以倾斜,推动现代农场加快发展壮大,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标杆和样板。”建安区委书记马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