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建安 > 部门动态

区教体局志愿服务队“逆行”勇担当 大爱为许昌

【信息时间:2022-01-17 09:57   阅读次数:【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根据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和号召,区教体局党组立即行动,快速部署,迅速组建教体局驻许昌陶瓷职业学院隔离点志愿服务队,1月6日下午,志愿服务队进驻许昌陶瓷职业学院隔离点,开启为期28天的隔离点志愿服务工作。

面对疫情,有一种勇敢叫“主动请缨”。

区教体局接管许昌陶瓷职业学院隔离点后,区教体局18名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参与隔离点志愿服务工作。他们有的来不及与家人告别,有的来不及准备生活用品,有的来不及照顾家中危重病人,还有部分职工孩子尚小,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

面对疫情,有一种工作叫“废寝忘食”。

1月7日早8点,志愿者按照前期任务分配,立即投入到房间清洁、物资配备排查等准备工作。因不确定接收隔离人员到达时间,为确保人员到达之前清理排查完毕。志愿者一直忙碌到下午四点才停下来,吃上第一顿饭。经过12小时不间断排查,完成了对两栋楼238间隔离房间的清洁及物资配备排查工作。

8日凌晨2点,忙碌了一天的隔离点工作人员,终于可以停下来。但由于被褥物资缺乏,有些房间空调有问题,为保障隔离房间的物资充足,空调正常运转。志愿服务人员只给自己留了一条薄薄的棉被且入住在没有空调的房间,在度过了寒冷的4个小时后。第二天早上6点,又投入到了新的奋战中。隔离人员入住后,这种工作时间更是常态化,午饭当早饭,宵夜当午饭。

面对疫情,有一种精神食粮叫“关爱备至”。

为遏制疫情传播,做好隔离人员的精神关爱工作。工作专班全体工作人员坚持把爱心融合到为隔离人员服务中,大到房间设施、用品配备,小到一片药、一瓶水、一句话,事事处处把隔离人员当成自己的家人来对待。

对3名回族隔离人员,从饮食方面尊重民族习惯,想方设法满足饮食要求;小朋友吃不惯供应的饭菜,从健康角度出发,适当给他们提供小零食;人文关怀组24小时值守在电话旁,保证电话随时畅通,专门配备心理咨询师,坚持“隔人不隔爱,隔门不隔心”,通过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为隔离人员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服务,有效化解恐慌和压抑情绪。

面对疫情,有一种态度叫“细之又细”。

细心之中有大爱,细微之处有大责。许昌陶瓷职业学院隔离点人员数量多,情况复杂,有老人,有幼儿,还有孕妇,日常生活需求也多样。为了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从生活起居到心理健康,隔离点工作人员面面俱到,工作细致严谨。物品袋的便签上房号、姓名、注意事项、甚至便签颜色都有讲究,食品箱上还注明有特殊人群的需求,送药盒上写字用马克笔而不用普通水笔等无不体现工作人员的细心。

面对疫情,有一种关爱叫“量身定制”。

针对不同类型的隔离者,分类别建立微信群,比如“呵护孩子温馨建安”群,“夕夕相惜”群,分别针对14岁以下的孩子们及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通过微信和视频,时刻关注和关心被隔离的特殊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及时有效疏导、舒缓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集中隔离带来的紧张、焦虑情绪。鼓励社会各界关注隔离点上的特殊人群,为隔离点的学龄前儿童提供玩具、亲子益智游戏等。针对不同年龄段,有针对性提供课外书籍,推送阅读指导,指导开展室内体育锻炼和视力保健等。隔离群众中有1名孕妇,工作组与她每天进行两次通话,了解生活和健康情况,给予必要关爱。

面对疫情,有一种担当叫“有我在”。

在隔离点,听到频率最高的用语是“有我们”“我在”。为确保每个人的安全,消杀组严格按照标准在“三区两通道”分类消杀,过渡区的出入口是隔离区进入生活区的最后一道关口,这里出来的每个人,甚至一片纸都要按标准消杀,两名成员每天在这里值守消杀超过18个小时。安全保卫组严格执行出入审批制度,保证隔离点与外界隔离,监控观察24小时值班,随时观察隔离区情况,反馈情况。物资保障组总是第一时间把隔离人员需要的物品送进隔离房间,针对隔离人员需求的稀缺物品,他们想办法紧急采购。资料整理组每天及时对隔离点内所有信息分类更新,体温、身体状况、文件来往、信息报送等无所不含。组员不存在轮班工作,日均工作时间16小时。

区教体局志愿服务队把爱心、细心融入到为群众服务的担当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配合区委区政府打一场全民抗疫的攻坚战,“圈住封死扑灭”疫情,让春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