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建安 > 部门动态

建安区高位启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

【信息时间:2023-03-30 09:50   阅读次数:【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近日,建安区召开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动员大会,该区各单位、各乡镇、384个村(社区)近千名领导干部参加会议。该区高位启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

近年来,建安区深入实施“2236”区域发展计划,全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300亿元、400亿元大关,2022年达到451.5亿元,年均增长约9%,先后获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等荣誉,一张张靓丽名片迎来了河南省唯一一个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机遇。

“全区上下要团结一致,加压奋进,顽强拼搏,迅速打开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新局面!”建安区委书记马浩在千人动员大会上发出铿锵号召,拉开了高位推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的序幕。

在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中,建安区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的原则,在东部区域,围绕小召、陈曹、五女店、张潘四个乡镇,积极打造旅游观光和先进制造业片区,大力实施片区综合开发,推动城市功能、城市产业、城市服务向该区域延伸。在西部区域,规划了苏桥镇、桂村乡、灵井镇、河街乡四个经济发展组团,致力打造建安区产城融合示范区,苏桥镇组团着力发展多式联运物流、铁矿开采加工等产业,桂村乡组团着力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河街乡组团着力发展食品加工及包装产业,灵井镇组团着力打造建材加工、装配式建筑等产业。在南部区域,坚持以椹涧乡、榆林乡、蒋李集镇为中心,积极发展花生、小米、小麦、大豆等传统农作物种植业,正在做大做强农产品生产加工业。

在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中,建安区加快壮大“1+6+3”产业结构,围绕“一产”,持续推进“村内建社区工厂,村外建现代农场”模式,大力培育观光农业、都市农业、康养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围绕“二产”,高质量推进发制品、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环保装备及服务、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及包装六大产业园建设,打造2个300亿元、2个200亿元、2个100亿元产业集群,把建安区建设成河南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围绕“三产”,大力推进综合保税区、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多式联运物流港三大平台建设,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支撑。

在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中,建安区坚持从乡镇和中心村入手,全面加强以路水电气、污水处理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教育、医疗、养老育幼为主的民生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功能配套。16个乡镇(街道)积极围绕休闲旅游、商贸物流、基础设施等谋划项目,正在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38个中心村按照“6有1中心(有社区工厂、有幸福大食堂、有卫生服务中心、有便民超市、有金融服务场所、有文化活动场所和村级服务中心)”的原则,完善功能配套,推动集聚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

在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中,建安区持续深化“五星”支部创建、“一编三定”、“3310”党建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在农村,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在社区,坚持抓党建促社区治理,探索推行社区与物业企业党建联建机制。在机关,坚持抓党建促服务,大力开展机关党支部要素化、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同频共振、融合发展。

今年1至2月,建安区重大项目投资达69.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限额以上贸易业销售额增长20%;2月份以来,全区累计出动人力185000多人次,清理垃圾杂物17200多处,整治“空心庭院”1150个,栽植桃、杏、梨、柿树等果树35万株,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2个,实施村庄污水处理项目19个……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大幕在建安大地徐徐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