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产业,凝发展。
在建安区这片春意盎然的大地上,各个重点工程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预示着希望和辉煌的到来。
随着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近年来,建安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2236”区域发展计划,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工作理念,以“三个一批”活动为载体,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的根本动力,把扩投资作为保态势的重要抓手,以项目建设的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2022年,建安区大力实施“5122”投资促进计划,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37个,年度计划投资287.6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96.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前七期“三个一批”项目个数、投资额、三率转化均居全市前列;
在年度全市重点项目考评中取得第1名的好成绩。
承压前行,稳中向好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多轮疫情的严重冲击,建安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接续政策,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动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1.1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8.4亿元,增速居全市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4%,高于计划目标0.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同比增长9.6%,增速居全市第2位。
“位于高铁北站组团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建安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标准化车间、办公楼、综合服务中心以及配套设施,目前,前两期已竣工投用。”建安区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徐保刚介绍,该项目属于建安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鲲鹏计算产业做优做强,以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引领,吸引国内电子产业集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00亿元,利税30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
另外,许昌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也是省重点项目。该项目采用国内一流自动化万向节生产线,主要向远东、一汽、重汽等主要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传动轴上游零部件加工制造,实现了传动轴完整产业链。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2亿元。整个产业园建成后,连同远东传动系智能制造产业园,将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系统谋划,提速发展
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就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
建安区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产业资源和空间优势,打造高能级产业载体,整体布局六大产业园,实现优势产业质量效益双提升、新兴领域催生释放新动能。围绕六大产业园,谋划招引先进制造业项目和“三个一批”项目,以三大投资平台为主体,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建设。
“黄河鲲鹏计算机生产线从车间改造到产品下线仅用了35天,服务器生产线提前45天达到量产条件,刷新了‘许昌速度’;电子信息产业园内引进的武汉育辰飞5G光通讯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创造了‘建安速度’。”徐保刚介绍。
体现出“建安速度”的还有远东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由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建设国家级研发中心、金加工车间等,新建130条金加工智能生产线,建设规模为年产600万套非等速传动轴和200万套等速驱动轴。该项目按照智能工厂建设标准,引进国际一流先进设备,实现产线部分智能化向全部智能化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该项目的实施,实现了乘用车传动系制造的突破,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和智能化、数字化管理也将在项目中得到充分应用和实践,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是带动全市乃至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型项目,将为“百年远东”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目前该项目也在提速发展,项目建成后,公司可实现产值100亿元,利税15亿元。”徐保刚说。
加快转型,“质”“量”齐升
通过对各项重点项目的了解,建安区目前正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区,突出“222”现代产业体系,加速产业转型,厚植发展后劲,谋划实施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发制品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环保装备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发展载体,加快推动产业转型提质。
其中,“三个一批”开工的发制品产业园,不但能吸引发制品产业回流,企业聚集,人才集中,还有利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新业态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围绕产业图谱和产业上下游,持续开展产业链招商,成功引进6家电子信息产业入驻,鲲鹏产业生态体系初步构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质”“量”齐升。
为紧紧抓住国家“无废城市”创建机遇,建安区环保装备产业加快与许继集团合作步伐,特别是引进锂尚科技碳酸锂提取项目,助推了节能环保产业向新能源、新材料迈进。
河南锂尚科技有限公司碳酸锂提取项目就是其中一个,它新建了6条碳酸锂生产线、1条浓缩结晶生产线。该项目属于建安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采用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电化学碳酸锂提纯技术,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具有组装投产快、市场应用广、回报率高等特点,所提取的碳酸锂材料是新能源汽车重要的上游原材料,产品具有较高附加值。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500吨碳酸锂,产值10亿元,税收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个。
另一个值得骄傲的锂尚科技盐湖提锂设备生产线项目,拥有的电吸附法盐湖提锂技术属于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盐湖提锂技术存在的“回收率低、损耗高、破坏生态环境”等世界性难题。
敢勇当先,腾跃起航
强将手下无弱兵。
过去的一年里,在建安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带领下,一支强悍实力的队伍砥砺前行。统筹土地、资金、用工等要素保障,克服堵点、难点,破解各类要素制约,全年共争取3000亩建设用地指标,2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解决69个项目189个问题。帮助哈德威光通信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建成、投产;基恩富联冷库机组生产线从落地到投产仅用7天时间,再次刷新“建安速度”。
接下来,这支队伍将继续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夯实责任,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一条线”工作机制,深入建设一线现场办公,指导督查项目建设工作。按照“5+2”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办法,建立“5个工作微信群”,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一站式”代办和业务咨询服务。通过提前介入、帮办代办,靠前服务,与项目进行“无缝对接”。
下一步,建安区将以许昌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为统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坚持一切工作围绕项目转,心无旁骛抓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
立足新的起点,迈上新的征程,开创新的辉煌。
激发潜能,高效融合
作为许昌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主阵地,建安区勇担使命,奋楫争先,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持续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典范,在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实践中,率先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重点谋划实施了“两铁”片区、双创宜居示范区、北海片区开发,有利于拓展城市框架,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特别是国家九部委批复的豫中陆路口岸综合物流港建成后,将实现与郑欧班列、“一带一路”形成联动互补和错位发展,补齐河南物流经济枢纽短板,壮大物流枢纽经济,解决许昌没有大型综合物流枢纽空白的历史;新元大道下穿京广铁路桥、颍河流域产业带道路建设、“两铁”片区的“五路一桥”等项目实施,打通了建安区向西部发展的空间,吸引更多的城市资源向农村聚集。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豫中陆路口岸综合物流港位于建安区苏桥镇石寨村,主要建设国际国内集装箱装卸区、商品汽车装卸区、标准仓库、恒温冷库、办公用房以及电商配套区、保税功能区、金融服务区。该项目属于建安区建设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项目,项目的实施填补了许昌市大型综合物流园区的空白,集聚了全市物流要素资源,实现了与全国主要物流枢纽互联互通,推动了许昌市融入全国“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增强了许昌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另一方面,建安区一高新校区、区二高新校区、职业教育中心、公立幼儿园等项目的陆续建成投用,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建安区二高新校区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规划120个班6000名学生。该项目的建设,对优化全市教育资源、全面提升高中阶段办学水平、推动建安区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快速聚集高铁片区人气、商气,同步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优化城市功能,带动整个高铁片区高质量发展。
围绕民生民本的改善,推动城市功能向农村延伸,城市服务向农村拓展,达到高效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