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建安 > 部门动态

建安区“万人助企”活动综述

【信息时间:2023-04-17 10:49   阅读次数:【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近两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一场声势浩大的“万人助企”活动在建安区奋楫笃行地开展。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躬身入局,聚焦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解忧、赋能助力,不断提升服务温度和企业满意度。

时间铭记,大地为证。如今,建安区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硕果累累。

政策落实 帮扶企业纾困解忧

“按照市委要求,建安区委迅速贯彻落实政策,印发了《建安区惠企政策汇编》、《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汇编》、‘四上企业’和投资项目入库知识手册、减税降费布袋书。” 建安区科工局局长张锋磊介绍,开展政策宣讲培训20次,开展专场银企对接活动10次,涉及182家企业、8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金额4.19亿元。

建安区人社局利用“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契机,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招聘助企活动,共对接重点企业40余家,提供近2万个用工岗位;开展产销对接活动6次、产学研合作活动13次,产学研合作企业达到86家,对接高校15所、科研院所4所,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

为帮助解决“河南汇祥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反映有关雨污分流”问题,建安区生态环境分局联合区住建局深入企业,了解到该企业无法进行雨污分流的问题,区住建局及时与该公司沟通对接,明确该公司雨水管网接入位置和路线,圆满解决雨污分流的问题。

为了让生物医药产业转型提质、做优做强,区科工局联合区联通公司、市互联网协会邀请相关专家,就企业生产设备在线管理、综合能源管理等解决方案,针对参会企业提出关于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状况、节能管理等行业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一对一”指导和帮扶,有效解决了企业在生产运行中的痛点、堵点。

远东传动公司、育辰飞光电科技公司、中亚智能制造等企业缺少一线工人,区人社局结合助企专班人员“第一时间”深入公司进行实地沟通和问题研判,有针对性举行36场线上线下助企专场招聘会,有效解决相关缺工企业用工难问题,1200余名务工群众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

一些企业有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建安区“万人助企”办公室联合区金融事务中心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至少两家金融机构进行分包、对接、实地走访,每月初组织银行上门“一对一”对接。开辟“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手续,限期办结,组织金融机构为企业办理小微易贷、银税贷等信用贷款等。近年来,建安区共举办10次专场银企对接活动,共涉及182家企业、8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金额4.19亿元。

河南兆丰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在区活动办的协调帮助下,蒋李集镇农场社区支部委员会挂牌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该社区支委会的成立,妥善解决了河南兆丰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社会管理职能移交地方的问题,并有效解决了所辖社区居民的低保、医保、用水、用电等民生问题。

疫情期间,瑞贝卡公司因疫情静态管理原因导致价值500万元的高档档发不能及时收回,区科工局迅速启动“四保”白名单企业运行管理机制,开辟“绿色通道”,帮助瑞贝卡公司及时收回在新乡、郑州、中牟、许昌、南阳等地加工的高级档发,有效保障了公司产业链供应链正常运行。

一桩桩,一件件,在政策的指引下,建安区真正做到了帮助企业纾困解忧,疏通了发展的道路。

完善架构 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自“万人助企”活动开展以来,建安区坚持项目为王、企业为先,把“万人助企”活动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架构,挖掘存量经济潜能,扩大增量经济规模,全力推动“万人助企”活动取得实效,为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为支持域内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搜集35家企业未批先建、城市配套费、人防易地建设费等涉及不动产登记办理若干遗留问题,经区活动办与区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人防部门现场核查,25家企业符合办理条件,目前已成功帮助2家企业成功办理不动产登记证。

严格落实保生产经营、保物流畅通、保政策助力、保防疫安全“四保”措施,做到符合标准的工业企业“应入尽入”。“截至目前,建安区现有白名单企业316家,其中工业157家、交通123家、商贸4家、文化旅游5家、重点项目27家。”张锋磊说。

做好企业梯次培育工作,截至目前,举办各类企业申报专题培训6期;红东方、世纪香、豫辰药业等13家企业已成功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企业进入市级“专精特新”培育库,环宇玻璃、金欧特、中兴锻造荣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优化审批流程后,共办理国有建设用地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222件,转移登记8061件,查封登记414件,预告登记5358件,抵押权首次登记1164件,为助力企业发展融资资金518266.9827万元。

创新构建“1+4+N”的办税缴费新体系,打造“3公里办税缴费生态圈”。对辖区内9643 户企业进行电话问需,召开问需恳谈会146场,累计参加纳税人为2762户。共收集问题7大类64条,当场解决57条,流转解决7条,完成率100%。走访35家重点企业,解决企业问题26个。

贯彻落实组合式税费减免,新增减税降费7.14亿元,其中办理留抵退税2.87亿元,增值税、所得税政策减免5884万元 ,“六税两费”减免4373万元,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2.19亿元。

开展“银税互动”工作,为20户企业快速办理贷款2573.4万元,为辖区13户“专精特新”企业、3户“小巨人”企业配备了首席税务服务官。

在深化企业管理创新方面,建安区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提升企业管理运营效率和内生发展动力,实现企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

真情实招 加快经济稳步提速

看项目、进车间,听需求、问发展……全区干部下沉企业,用真情出实招,当好调研员、服务员、调解员、宣传员、督导员,与企业家用心交流,听实话、察实情,真心为企业办实事。为解难题,建安区召开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暨推进规模以上企业健康发展座谈会,查找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真正做到人到、情到、问到、帮到。

实施代办制度,从行业牵头部门,到群众服务大厅,统一指定代办人,全程帮办服务,提升办事效率。

围绕农业、工业、批零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建筑和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业5个领域,分门别类建立微信群,针对企业提出问题,及时给予回复,确保问题线上反馈、线下“第一时间”解决。

坚持领导分包、周通报、月报告、双交办、联席会、双督查的工作机制,对“万人助企联乡帮村”问题实施台账式管理、清单化落实,加速问题解决,确保问题办结质效。

为企业不动产登记开辟“绿色通道”,压缩项目建设用地审批时限,放宽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限制条件,在项目工程建设许可审批工作中积极推行“容缺受理”模式。制作“告知书”,主动电话对接企业,告知企业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可同步并联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同时,简化许可申请办理程序,实现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合并办理。

创新了“四办四访”的工作方法,即对企业反映的问题精准研判后,分别实行简单问题直接办、涉及多家部门的问题联动办、复杂问题工作组牵头办、重大复杂问题工作组与市第六助企工作组和建安区联席办的四种办理方式;而“四访”,是电话互访、部门问访、及时回访、督查巡访,这种躬身入企的方式,让企业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切实提升企业满意度。

针对基层反映的融资难、产业发展、要素保障、涉法涉诉、优化环境等共性问题,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采取周碰头、月例会等形式,集中研判,深挖细查,整改同样的类似的问题,出台配套政策,实现“点办理、批处理”的工作效果。例如,企业融资服务工作专班破解了中小企业反映的融资难问题;生态环境分局出台《绿色化改造实施意见》,引领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科工局出台《产销对接实施方案》,破解企业产销难问题;公安局成功侦破一起生产、销售假冒“蓝月亮”“奥妙”洗衣液商标案,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建安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针对个性问题,区助企办将问题进行分类梳理,每周向分管区领导汇报问题解决进度。各责任单位加强与基层、帮联干部、工作组的沟通对接,采取“量身定制”的方式,精准施策,助推问题办理进度。“通过这个方式,帮助解决了源再生发制品有限公司反映的企业因污水处理问题导致环评办理困难、瑞贝卡大道积水问题、远东传动轴反映的昌盛路路面损毁问题、将官池镇南石庄村反映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少问题等。”张锋磊介绍。

昌盛路的改造提升,大大解决了企业反映的下雨天企业员工出行难和货物进出难问题,受到了市委书记的高度认可,同时还作为典型案例向全省进行了推广。

自“万人助企”活动开展以来,建安区全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倾情服务企业发展,高效推动项目建设,在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效,为建安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劲动力。

忆往昔,看今朝,展宏图,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如今,建安区企业发展的难题和困难逐项得到解决,乡村振兴的脉动更加有力,全区经济发展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