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建安 > 部门动态

多措并举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信息时间:2023-05-04 09:42   阅读次数:【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新时代新征程,面向全面乡村振兴,建安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选好用好“领头雁”,探索多渠道增收路径,持续激发脱贫乡村和脱贫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注入新动力。

架起“连心桥”,提升“满意度”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脱贫攻坚胜利的必然要求。建安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为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在全区324个村开展“四讲三说一家亲”座谈交流活动(“四讲”,即由巩固脱贫成果干部来讲。巩固脱贫成果责任组组长讲政策;帮扶责任人讲帮扶工作和措施;村党支部书记讲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巩固脱贫成果项目建设;第一书记讲驻村工作开展情况。“三说”,即由脱贫户来说。一说党和国家的好政策都哪些,享受的各项帮扶政策都哪些,帮扶干部怎么帮扶的;二说还有哪些帮扶政策没有享受到,对帮扶工作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下步生活怎么打算的;三说还有哪些群众生活更困难,哪些人还需要扶持),干部与群众围坐一起“话帮扶”,既让群众充分了解到党的巩固脱贫成果好政策,还能及时掌握群众所需所求,深度融合了干群关系,极大地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用好“领头雁”,念活“致富经”

基层干部身处农村改革发展第一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建安区广大村党支部书记“扎根”乡村,“深入”基层,当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有力保障。

一是创新产业模式,扩宽群众增收路。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建安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书记把舵领航作用,探索实施“村内建社区工厂、村外建现代农场”的产业发展路径。在村内,鼓励适合的规上工业企业到农村建设社区工厂或车间,推动城市产业向农村下沉;在村外,大力建设现代农场,实施星级管理制度,加快培育壮大“三产融合”“三生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星级农场。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产业扶贫基地20个、社区工厂(含手工业作坊)131家、现代农场982家,带动65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二是发展特色产业,打开群众致富门。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灵井镇霍庄村享有“中国年味制造村”美誉,全国70%以上的社火道具产自这里,该村党支部书记组织发动党员,对社火道具制作工艺进行二次加工,推广经验到户,整个村子围绕“社火”产业,形成原材料采购、加工,成品制作、销售、物流及售后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全产业链模式带动悠久的社火戏具产品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该村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先后获得了“中国淘宝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等荣誉,社火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额达2亿元以上。目前,该村有大型社火产品生产企业3家,有戏具产品加工户300多户、全村2400余口人有80%都在从事社火道具制作,“社火”产值占村收入的70%。

三是立足资源禀赋,精心筑巢引凤来。五女店镇老庄陈村处于建安区东部旅游养生产业带核心区域,区域优势明显。该社区支部书记带领“两委”干部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综合体、田园风光、研学旅行等经济项目,陆续引进许昌卓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乐佳发展有限公司、青云牧场等涉农企业落地,建立社区工厂,引进博特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入驻投产,增加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发挥中心村优势带动周边社区共同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目前,该村各企业每年接待各类游客、研学团体等 40 万人次,实现旅游年收入3000万元,带动300余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强化“正向力”,激活“主动力”

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既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压舱石,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建安区通过技能培训、精神引领和榜样示范等措施,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一是开展技能培训,助推增收就业。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把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内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劳动力全部纳入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范围,调动脱贫群众“自我造血”积极性,让他们实现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路在脚下铺就,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增收。目前,开展技能培训904人,持证800人。

二是实施积分管理制,激活群众新活力。持续实行积分管理制度,引导群众通过外出务工、环境整治等行为,自力更生,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以艾庄乡袁庄村为例,细化积分规则,各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组负责积分卡的编号登记、配发、考核等工作,为现有脱贫群众集中登记办理积分卡,并通过外出务工、环境整治、参加培训、义务劳动等行为获得积分;明确发放标准,获得1分积分的不奖励,获得2分以上的按分均50元进行奖励,每季度封顶奖励800元;设定考核周期,实行“周计时、月汇总、季奖励”的考核办法,每周二扶贫日由各帮扶责任人对分包脱贫户进行积分考核,考核结果以四方签字为准,到每季度末进行汇总,实施奖励。三是弘扬社会新风尚,激发社会正能量。制定村规民约,每年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乡贤”“好干部”“乡村光荣榜”“五美庭院”等评选活动,激发村民向上向善,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树立民风淳朴,邻里和谐,诚实守信,安定团结、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