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建安 > 部门动态

吹响“三城”同创冲锋号 共建魅力活力新建安

【信息时间:2023-05-06 10:28   阅读次数:【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是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现实举措,目的是解决困扰城市发展、人民安居的根子问题,推动城市品质不断提级、居民素养不断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3月“三城”同创动员会召开以来,全区上下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创建热情高涨,创建效果凸显。

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到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从配合创建到作为主创单位之一全面、全域创建,建安区既要保障城市功能完善、建管水平提升,又要注重农村环境整治、激发基层创建活力,更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建安区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及时召开全区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会,印发工作方案,对全区创建工作进行部署,明确了16个乡镇(街道)、17个主创单位的职责任务,调整充实了创建指挥部力量,组建7个工作专班,全面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自创建工作开始以来,区处级干部率先垂范,第一时间分包联系、现场办公,日通报、周例会、月推进、双月观摩、季度排名制度落实到位,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创文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位于许由街道的育新路农贸市场,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关键点位。经改造提升,市场布局合理完善、摊位整齐有序、地面干净整洁、商品明码标价、停车方便简便,成为市民们安心放心舒心的“菜篮子”。

创建为民,文明之花方能常开。

建安区将公共服务提升作为创文工作的重点抓手,做大做优民生大礼包,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城市,聚焦老旧小区、市场、背街小巷等重点,大力开展市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提升、空中缆线飞线治理、文明交通秩序整治等行动,全区共修复道路5680平方米,配送分类垃圾桶2000多个,拖移各类违停车辆270余辆。77个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的有序推进,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创文获得的实惠。

在农村,将创文工作与文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相结合,把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把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加快实现城乡功能、要素、服务一体化,真正做到了城乡共享、全民共享。

点滴文明,润物无声,成风化人。

在建安区春晚舞台上,10位最美建安人登台亮相接受表彰。他们当中,有孝老爱亲的好媳妇、持家有方的好婆婆、爱岗敬业的劳动模范、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惩恶扬善的金盾卫士……通过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典型榜样选树宣传活动,一颗颗崇德向善的文明种子,在建安人心中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建安人加入学雷锋、爱心接力等志愿服务活动。据统计,全区现有志愿服务团体100余个,注册志愿者57064人。

文明,已浸润城市发展的深层肌理,成为城市的气质与灵魂。

爱卫之风满城涌动 

许昌市自2008年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后,已多次通过复审蝉联称号。建安区作为主创单位,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持续巩固卫生环境管理整体水平。

为推动全区卫生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建安区成立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区长任小组组长,高位部署卫生城市复审应检工作。3月9日,《建安区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印发,方案按照“全面准备、重点整治、打造亮点、巩固提升、常态保持”的工作思路,对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原则、重点任务进行细化明确,确保责任到人、压力传导到位。

谋对路子,便要扑下身子、钉紧钉子。

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落实任务。在优化环境卫生上,建安区坚持标准不降、措施不松、力度不减,完善城市照明工程建设、推进建筑工地规范化运行、加强垃圾分类处置管理、涵养城市园林生态,持续整治市容市貌,提升城市颜值。在农村,加大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督导,农村地区达到“六净一洁见本色”(路面净、路沿石净、井盖净、树穴净、墙根净、边角部位净,视野范围内清洁、无卫生死角,路面见本色)。扎实开展五个专项整治活动,以市容环境卫生、农贸市场、社区单位、城中村及城乡接合部、“七小”门店等为整治重点,清垃圾、堵洞口、倒积水,灭“四害”,确保城市卫生“底子”更厚。

卫生城市建设既需要良好市容市貌的“面子”,还需要深植卫生健康理念的“里子”。

3月27日,在河街乡柿张社区,区妇幼保健院医疗志愿服务队正为当地群众开展义诊活动,普及健康知识。这是建安区筑牢健康之基的现实举措。近年来,全区形成了区乡村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健康巡讲、现场咨询、广播宣传、入户宣传等各类健康科普活动丰富多样,健康教育基层网络覆盖率达100%。

同时,建安区投资近2000万元打造城区“15分钟健身圈”,在全区16个乡镇(街道)建设健身站点50多个,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余人,全民健身事业的高水平发展,让建安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注重健康、热爱运动的行为习惯,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提升。

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中,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高质高效开展,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建安正向美而生。

双拥之歌回声嘹亮

走进建安区实验小学,国防教育展厅内同学们亲手制作的装备模型栩栩如生,师生们共同演绎的经典红色短剧《绣红旗》催人泪下,小军迷们讲述的长征故事动人心弦……在这所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内,孩子们的爱国拥军热情如火。

放眼建安,无论是学校、社区、企业、机关,饱含浓浓情谊的军民共建之歌久唱不衰、回声嘹亮。

建安区始终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分内之事和应尽之责,将双拥工作纳入社会发展总体布局通盘考虑,牢固树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理念,确定双拥工作优先议定、双拥经费优先保障、涉军问题优先解决、军队发展优先支持、军人事务优先办理的“五优先”工作思路,大力构建党政共建、军地融合、社会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

军民团结一条心,互办双拥暖心事。

地方主动开展各类拥军活动,协调解决驻区部队困难。高度重视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对入园入学的军人子女开辟“绿色通道”,解决部队官兵后顾之忧。千方百计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圆满完成转业士官安置工作,多措并举帮助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组织技能培训3批次400余人次。春节、八一等节日时点,区四大班子领导走访慰问驻区部队,主动了解、解决部队实际困难。及时落实国家优抚政策,按时发放各类优抚资金。针对重点优抚对象、特困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走访慰问活动,2022年慰问物资共计157万余元。2022年全年为49名部队立功受奖军人发放98000万元奖励金,为三等功以上的现役军人家庭上门送喜报,在全区营造尊军尚武的良好风尚。

驻区部队、退役军人积极参与地方建设,每年免费为困难优抚对象检查身体,免费发放药品,得到了驻地群众的广泛好评。驻区某部队投入70余万元,整修村级公路,方便了周边数万名群众出行。在脱贫攻坚征途中,驻区部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积极配合地方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帮助37名贫困户成功脱贫。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区2000余名退役军人冲在抗疫前线,践行了退伍不褪色的庄严承诺。

作为加快建设高质量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实践路径,“三城”同创是发展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我们相信,只要干群同心、军地连心,保持只争朝夕的干劲、滴水穿石的韧劲,明日的建安必将活力四射、魅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