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建安新城,展露出最美的容颜。
北海之滨,樱花绽放,南山之巅,苍松翠柏,水在城中、城在花中,漫步其间,一步一景。这座城市所展现的发展活力,与北海湖面飞翔的白鹭、东海湖畔飘扬的歌声相映生辉。近年来,建安区克服疫情和国际局势的不利影响,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连续突破300亿元、400亿元大关,2022年达到451.5亿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锚定‘2236’区域发展计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从来不曾改变,这是我们最宝贵的经验。”区委书记马浩总结道。
搞好顶层设计,一切治理为人民
从北海驱车向西,半个小时便来到桂村乡桂西村桥头,路况与当年反差较大。10多年前,这里坑坑凹凹,一到下雨天,积水较深,采访车曾陷进坑里,村民一起把车从泥坑里推出来。
环境差,差在社会面上,急在干部心里。区创建办主任李文中感慨地说,10年前,农村垃圾处理基本靠风刮、污水处理基本靠蒸发,谁不羡慕城市的美好生活?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4年,建安区启动人居环境整治,从创“三城”到“五城”联创再到建设“和美建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位布局,以人为本,首先抓好顶层设计,时时不敢有丝毫懈怠。
——坚持全域全面推进,在城市,重在创卫创文;在农村,重在整治人居环境,一切治理为人民。
——坚持市场化运作,引进深圳龙澄公司和长葛森源公司,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模式,对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提高服务效率,一切服务惠人民。
——坚持全域规划理念,统一管控农村房屋风貌,在什么地方盖房子、盖什么风貌的房子都有人管,一切规划利人民。
以人为本,让群众尝到了环境整治带来的甜头。艾庄乡谷杨村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田园风光,2019年,投资2000多万元创办了许昌绿橄榄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成立了赛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入股土地560亩,每人每年保底分红不低于500元,心里乐开了花。
加大资金投入,办好人民的事情
整治人居环境,建设“和美建安”,钱从哪里来?区委书记马浩多次在会议上表示:“要加大民生项目投资,办好人民的事情。”
——2014年起,建安区每年拨付财政资金1600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美丽村、示范村、达标村100多个,农村环境极大改善。
——2018年初,建安区引进深圳龙澄公司和长葛森源公司,每年划拨财政资金4800万元,推动农村环卫市场化,提高服务效率。
——2019年以来,建安区争取资金118万元,采购桃、杏、李、柿等果苗6万多株,全域推进“果树进村”工程,创建省级森林乡村4个、市级森林乡村38个、市级森林特色小镇1个。
——2019年以来,建安区投资约5亿元集中实施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了三达污水处理厂、张潘第二污水处理厂、高铁北站污水处理厂、灵井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分别达8万吨、1.5万吨、1万吨、1万吨;在五女店镇大王寨、冶庄等试点村建设污水处理站19个;下一步计划启动镇区污水处理项目7个。
——2020年,建安区投资约9.77亿元,启动建安区南水北调东部水厂和建安区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自2005年以来,全区建成农村集中式饮水工程76处,受益群众67万多人,安全饮用水实现全覆盖。
一份投入,一份收获。9年来,建安区创建成效令人刮目相看,五女店镇茶庵李村获评“全国文明村”,许由街道幸福社区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五女店镇大王寨村、艾庄乡鲁湾村、灵井镇霍庄村、张潘镇校尉张村、桂村乡水道杨村、陈曹乡西靳庄村、椹涧乡邓辛庄村获评“河南省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先进村”,榆林乡马张村、艾庄乡艾庄村、椹涧乡宁庄村、河街乡柏树李村、陈曹乡前柏杨村、五女店镇老庄陈村、新元街道镜湖社区获评“河南省卫生村和创建标兵村”。
在众多收获中,群众更在意环境变美。昔日消失在城市变迁中的新元街道周庄社区,而今重现为璀璨耀眼的建安新景——北海夜色。碧波荡漾、花木相间的北海,成为城市会客厅。北海之滨的建安阁在灯光的装饰下金碧辉煌,仿佛一颗闪亮的明珠。夜游北海,成为建安区一道新的靓丽风景。
整治人居环境,把美植入人民生活
人间最美四月天。4月10日,走在通往艾庄乡的许艾公路上,道路两侧法桐耸立,石楠树郁郁葱葱,盛开的迎春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鲜艳,与不远处绿油油的麦田、金灿灿的油菜花、错落有致的村庄,共同描绘出一幅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
2014年以来,艾庄乡下足“绣花”功夫,围绕“清脏治乱拆违增绿”目标,坚持“支部带领党员干、党员带动群众干、一年接着一年干”,多措并举整治人居环境,呈现出村村环境好、处处风景美的景象,使全乡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4月10日一大早,艾庄乡鲁湾村的党员群众在村室集合,准备打扫村内道路。该村每周开展“党员群众义务劳动日”活动,组织党员群众对村内道路、群众房前屋后的卫生等进行大清扫。“俺村环境越来越好,道路整洁、开门见绿、出门见花,不比城里差!”老党员王书章高兴地说,他每周骑着自家三轮车到村里参加义务劳动,在整治人居环境中发挥余热。
目前,艾庄乡成功创建区级美丽村4个、市级美丽村1个、省级文明村1个,实现了人居环境整治全域达标,达到了“三无一规范一眼净”,农村环境焕然一新。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对于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四荒”整治难题,艾庄乡组织包村干部和热心党员对各村的荒片、荒宅、荒院、荒沟进行全面排查,因地制宜把“四荒”改造成“四园(花园、菜园、果园、游园)”、“三场(停车场、农机具放置场、粮食晾晒场)”。同时,利用春节、中秋节等节日,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沟通协商等方式征得群众同意,签订“四荒”整治合同,在保证荒宅所有权不变的条件下,积极推进荒宅改造,累计拆除危房249所,面积40000多平方米。
春不语,却暖了人间;花不语,却美了春天。近年来,苏桥镇西张社区聚焦难点,紧盯死角,扎实开展人居环境大清理大整治大提升,通过党员干部齐努力、垃圾分类精处理、文化惠民添活力、文明风尚润民心,悄悄打造出了一个和美新社区。
在西张社区,干净整洁的街道上,绿荫掩映,花香四溢,三两居民围坐在门前择菜、闲聊。“俺这儿变化可大了,环境好了,路灯亮了,群众的环保意识更强了。”西张社区1组居民刘霞满脸自豪地说,不随地扔垃圾已成为她和乡亲们的一种自觉行为。
不远处,一个早餐店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张工作台,干净卫生,这是西张社区居民杜文烨的小店。“以前没有门店,在外边经营既影响道路交通,也不卫生,现在进店经营,干净了、整洁了,生意也越来越好了,每月能收入6000多元。”
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句句真挚的称赞、一条条干净的街道、一家家整洁的门店……展示着西张社区的美好。
劳动创造美。在整治人居环境中,西张社区坚持领导班子负责“不松手”,主要领导尽责“不甩手”,班子成员担责“不缩手”,党员群众参与“齐上手”,建立“包村干部+村两委+村民”工作机制,全员上阵,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格局。该社区坚持“822”学习机制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即每月开展8次学习活动、每周举办2次理论宣讲、每月开展2次理论学习,每月5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年开展2次道德评议活动,评选出“好媳妇”、“好公婆”、“好乡贤”、“好邻居”等50多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如今,西张社区居民参加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2019年以来,该社区居民在“三捐”文明共建活动中累计捐款20多万元,捐工1000多人次,捐物价值上万元。带病参加义务劳动的老党员张怀俊,心系家乡建设的在外乡贤杜海军,计划回乡创业的张军民……每一位居民都在为西张社区的发展助力加油。
支起一锅饭,大家共同干。在桂村乡韦路口村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每逢集中整治环境的日子,二三百人就聚集到村文化大院,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烩菜,就拿着铁锨、扛着扫帚、开上三轮车,高高兴兴地清扫街道、清理死角、清运垃圾。
一碗烩菜折射出基层党组织聚民心、治环境的能力和智慧。为更好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韦路口村建了“1组大家庭”、“2组大家庭”等7个微信群和1个乡贤群。每逢集中整治人居环境的日子,该村各组组长提前在“大家庭”微信群里发布信息。在郑州居住的4组村民韦子杰父子和在许昌居住的3组村民韦新建、李春生、韦和平等40多人一大早就赶回村里劳动,集中整治人居环境把村民的心聚到了一起。2021年至今,该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7次,吸引在外人员回村整治环境1000多人次。
书记带头,环境变美。韦路口村党支部书记李永胜在整治人居环境中率先垂范——2021年以来,捐资10多万元,购买槐树、大叶女贞、桂花树、柿树、杏树等5000多棵,绿化美化村庄环境;采取“四议两公开”形式,发动村民累计捐资160万元、捐工近2万人次,修了村内道路,建了广场和游园,改善了村文化大院和村室,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党建引领,幸福永驻。2021年以来,建安区在全区开展“3310”党建活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0”就是每年向村民承诺办10件民生实事。韦路口村把整治人居环境纳入10件民生实事,公开向群众作出承诺。在该村2022年10项民生实事办理台账上,记者看到,游园硬化、拆违增绿等事项已经办理完毕。韦路口村还结合“五星”支部创建,自发成立女子志愿服务队,跳广场舞、打腰鼓,助力乡风文明建设,近年开展邻里互助等活动30多次,评选“五美庭院”、“好公婆”、“好媳妇”、“好丈夫”、“好儿女”、“好党员”30多人,村民过上了文明幸福生活。李永胜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拆违增绿力度,治理生活污水,在荒宅荒院种植腊梅,把韦路口村打造成建安区西部的美丽乡村。
时间作证,岁月作答。未来,建安区将更加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与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紧密结合,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高质量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