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育、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除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方法和知识。由许昌市建安区民政局组织,许昌铭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情绪的主人”,于2023年6月12日在张潘初级中学开展。
心理老师胡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述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们正确认识情绪,了解情绪,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们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适度的紧张和焦虑都是正常情绪反应,应当接纳情绪,关注当下。
并通过和学生们积极进行互动,教会他们接纳消极情绪的存在,教会学生们用多种方式进行情绪管理,改变思维,调整心态,有效管理情绪,正视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断出现,说明社会各界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日益提高。对于学生来说,中小学是他们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学生在生活中看不到父母的身影,时间一长,他们的心理很容易出现问题,中小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以免出现严重的后果,对中小学生来说,加强心理健康的研究以及建立合理的教育机制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