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建安 > 部门动态

提升规划管理水平 强化土地要素保障

【信息时间:2023-09-04 10:04   阅读次数:【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近年来,建安区按照“一心两轴三带四区五支点”的空间发展格局和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项目转”,切实提升规划管理水平,强化土地要素保障,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依法依规加强管理 规范城乡建设

加强执法管理,维护规划执法权威。明确规划执法管理程序,印发《建安区全域规划执法管理实施意见》,严格规划审批流程,实行规划分级审批,凡市级审批的项目及时报审市里审批,区级审批项目按照“内部联审会—技术会—规委会”程序报批,从源头上强化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开展全域规划执法管理,严厉打击未批先建和违规建设行为,确保城乡建设规范有序。

加强业务指导,实现规划规范运转。指导乡村规委会规范运转,在全区16个乡镇(街道)成立乡村规划委员会,明确机构职责,细化议事具体事项和议事规则,同时重点针对规划相关概念、技术指标、审查要点等开展业务指导和知识培训,提升基层规委会的规划治理水平。做好行业部门衔接,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历史文化等的多重关系,使各类规划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增强规划的系统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立足当下谋划长远 科学开展规划

布局谋篇,贯彻科学规划理念。在城乡规划中,建安区一方面注重长远谋划,按照“前瞻三十年、编细十五年、做实‘十四五’”理念,围绕生活、生产和生态布局,以科学规划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城市特色打造,在规划中注重突出汉魏三国文化元素,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古今融合理念,打造独具建安特色的城乡规划方案。

公开公正,提升规划开展效率。坚持“开门做规划”,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决策“三位一体”的规划审批机制,开展规划执行监督,提升规划公信度。优化审批机制,区委规委会各成员单位调整增强窗口力量,实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制,着力推行超时默认制和缺席默认制,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助力规划蓝图成为现实。

产城融合,科学划分功能区块。把产业聚集、产业提升和城市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在北部建设以远东汽车传动系智能制造为主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及装备产业园;在东部建设高铁北站片区、综合保税区、电子信息产业园、节能环保装备及服务产业园、发制品产业园和食品包装产业园等;在西部结合西部新城的谋划,建设豫中陆路口岸综合物流港、武庄铁矿及苏桥新镇区,特色食品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在东南部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城南商贸物流园等,实现东西互动、南北互融,以规划引领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

城乡统筹,编制村庄规划。科学编制建安区实用性村庄规划,重点谋划38个中心村和1个社区的空间规划编制,确保乡村振兴项目用地指标不低于全区项目供地总量的10%。按照河南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百镇千村”的规划要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同步开展村庄规划,共完成了178个村庄的规划编制,打通了乡村建设行动的“起步一公里”。

节约集约足额配置 保障土地要素

足额配置,预留发展空间。为保证“十四五”期间200多个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建安区正式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13.3平方公里,为高铁北站综合开发项目、生物医药产业园、豫中陆路口岸综合物流港等多个产业项目提供坚强土地要素保障。

节约集约,抓好土地收储和利用。盘活闲置资源,去年以来盘活批而未供土地953亩,处置闲置土地1749亩,完成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3宗,保证了企业“拿地即开工”。高效做好土地组卷报批工作,获批11批次274.3公顷。收购储备两端发力,完成7宗土地收储,10宗出让地块成本清算,20余宗土地附属物清点。

“今年5月份,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组织编制了土地征收成片开发(调整)方案,共涉及18个片区4680亩土地,为豫中陆路口岸综合物流港、东泰激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区、金欧特、发制品产业园二期等项目用地提供了要素保障。2021年至今共上报省厅项目用地25个批次,面积共计5643亩,这有力保证了综保区、区二高、红东方化工、恒生制药等多个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的需要。”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负责人黄俊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