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在许昌市建安区桂村乡桂东村三组的五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内,数十个大棚内高品质的彩虹西瓜长势喜人,香气四溢;与此同时,建安区小召乡小屈村数百亩连片种植的朝天椒一个个昂首挺立,火红一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各种食用菌琳琅满目,源源不断投向市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助力乡村振兴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举措,是发挥工会特色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扎实开展的实际行动。我们必须提高思想认识,积极组织动员劳模参与其中,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许昌市建安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罗红举说。
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根基和强大的使命担当,许昌市建安区总工会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专门出台了《建安区总工会劳模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专案》,并号召全区各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管理经验积极投身到伟大的乡村振兴当中。
工会有号召,劳模有行动。在建安区总工会的号召组织下,全区各级工会组织和农业战线上的各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先进人物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十大领军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彦增坚持食用菌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他先后在建安区20个村投资建成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20个,帮助320多个家庭脱贫致富。同时,他还通过传授技术、建立基地、回收产品、开拓市场,带动省内外几十个乡村振兴项目加快实施。多年来,李彦增先后为困难菇农免费代购各种原材料60多万吨,供应菌种150多万公斤,免费为军烈属、困难户供应菌种80多万公斤;举办技术培训班500多期,免费发放了13种技术资料18万多套。目前,该公司在许昌市拥有30多个食用菌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和省内外13个年产千吨的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联结着全省各地5万多名种植户和遍布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多万名学员,累计创造社会效益100多亿元,为乡村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许昌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今年40岁的罗晓峰是许昌市五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几年前,罗晓峰积极响应工会号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当中,在该区桂村乡桂东村累计流转土地450亩,大力实施集观光、旅游于一体的都市休闲农业。由于种植品种极佳,市场销路一直很旺。为了带动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罗晓峰通过技术指导、帮忙营销的合作模式,又带动周边几个乡镇的农民一起加入到了他的致富计划之中。常年在五福农场干活的74岁孤寡老人刘宏斌感激地说:“仅我们村常年在这儿干活的就有七八十人,我在这儿也干了好几年了,我不仅能分到占地款,而且每月还能拿到近2000元的工资,这样一来,我有吃有喝,就连我孙子上学的学费也不用愁了!”
“这苗该浇水了,每隔一定的时间还需把两头的帘子掀起来,让风透进大棚来,这样辣椒才能长得快。”近日,在建安区小召乡小屈村的蔬菜大棚基地里,建安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屈建设正在给前来学习种植技术的两位农民传授管理要点。作为劳模和村党支部书记,在屈建设看来一人富不算富。为此,屈建设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通过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代销产品,先后带动周边村镇近百人开始规模种植反季节蔬菜,年人均增收10万元。
劳模助力乡村振兴,工会不忘关爱劳模。随着一系列关爱劳模的暖心举措实施,全区260多名各级劳模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由劳模组织实施的乡村振兴项目仅在建安区就多达12个,带动就业多达11000多人,可以说劳模的“排头兵”和“领头雁”的作用日益凸显,他们深入田间地头,穿梭在加工车间,讲政策、送技术,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劳模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