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建安 > 部门动态

建安区实施“1+3+N”技能提升行动促高质量就业

【信息时间:2023-12-13 14:09   阅读次数:【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今年以来,建安区认真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聚焦重点企业发展和重点群体就业,积极谋划实施“1+3+N”技能提升行动,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管理体系,提高技能培训的精准度、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破除“技工荒”“就业难”问题,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保障。今年以来,共开展技能培训15183人次,就业率达90%。

建设1个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构建全覆盖、一站式就业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平台载体作用,打造多层次、全覆盖、专业化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畅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渠道,实现精准对接、精准服务。

搭建线下就业服务平台。按照“一心多点”模式,在区级层面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在16个乡镇(街道)和重点中心村创立20个“技能就业服务站”,推动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切实把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信息送到群众身边,把群众技能培训需求及时统计上来,把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及时性。

搭建线上就业服务平台。创立集合就业政策、企业招聘、人才服务、技能培训信息和有关职场技巧资讯等5大模块的“建安公共就业网站”和微信小程序,线上提供就业服务、技能培训、人才招引等“一站式”服务。建安公共就业微信小程序上线以来,已注册企业会员417个、个人用户会员2655个,发布各类技能培训项目和企业用工需求800余条。

打造3类就业实训基地,提升技能培训的质量和层次

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强质量、抓产出”的原则,充分发挥领军企业、职业院校、人才集团(人力资源公司)优势互补作用,采取政企联动、校地共建、战略合作等模式,打造3类就业实训基地,提升技能培训的质量和层次。

依托领军企业,采取政企联动模式,聚焦主导产业需求,建立企业实训基地,着力打造集技能培训、技能评价、技能竞赛、技能推广、技能提升等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服务平台,满足重点企业产业用工需求。许继(建安区)制造中心技能实训基地顺利挂牌,共培训焊工265人,为许继制造中心一期项目落地提供了人才保障。

依托职业院校,采取合作办学模式,聚焦全区重大工程、重点企业和市场需求,积极对接许昌陶瓷学院,打造养老护理、育婴员、中式烹调等契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实训基地,积极承接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再培训。

依托人力资源公司等社会资本,围绕跨区域劳务协作,采取战略合作模式,建立覆盖重点产业行业和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聚焦劳务输出和引进需求,组织和承担岗前培训、入职培训等。目前,已与浙江丽水市松阳县签订劳务合作战略协议,并与江苏常熟市高新人力资源公司、上海仙川人力资源公司达成劳务输出协议,采取“培训及就业”模式,促进群众技能增收。

实施N个技能提升项目,增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精准度

围绕服务企业发展和促进充分就业,聚焦企业需求、农民需求、市场需求,大力实施“建安档发”人力资源品牌建设、“建安制造”人力资源品牌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N”个技能培训项目,统筹做好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的技能培训,扩大中高级技能人才供给规模,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

围绕企业需求,发布高质量就业培训计划,聚焦企业急需紧缺用工需求,采取“一个培训班就是一场招聘会”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式、套餐式、菜单制培训,加大“建安档发”“建安制造”人力资源品牌建设,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提高群众工资水平。今年以来先后培训美发师、纺丝工、车工、铣工、电焊工等企业紧缺技师1600余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5168人。

围绕农民需求,聚焦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以特色种植、新业态培育等乡村产业为重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场、种养殖大户、返乡创业农民为培训对象,深入开展“整村推进”职业技能培训,通过群众“点单式”个性化培训,先后培训农技人才、职业农民595人,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围绕市场需求,以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失地农民等重点人员就业为重点,结合市场用工需求,借助许昌陶瓷学院特色专业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育婴员、中式烹调、电子商务等契合市场需求技能培训。同时,发挥区乡人力资源市场中心优势,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人才夜市”等招聘活动67场,搭建好求职用工平台,为群众求职提供多频次全方位服务,促使群众由“力工”向“技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