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建安区的农村,传唱着这样几句顺口溜:“虽说城里很繁华,如今咱村也不差;村容村貌美如画,人人都来呵护她……”条条道路干净整洁,排排果树花香四溢,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张张笑脸灿烂幸福,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是如今建安区农村的生动写照。
区委书记李晓文多次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推进“果树进村”,不断改善提升乡村环境面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
走进蒋李集镇金营村,一条条干净平坦的巷道宁静祥和,一座座清新亮丽的农家庭院错落有致,一处处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上欢声笑语,一幅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随处可见,精心打造的路边小游园,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让村民的幸福感、满意度倍增。
鲁湾村村民卞长勋的家门前曾经是一条荒沟,每到下雨天便是泥泞不堪,特别是天黑的时候,没有路灯,就要摸瞎走路,不是碰着就是磕着。从2022年起,家门口的路不仅变成了水泥路,还安装上了新路灯,铺设了污水管网,路两旁更是种上了樱花树,家门口悄然间变成了村里最美的一处风景。
“段墓 段墓,有村无路,荒坑变成垃圾场 群众致富没门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几句顺口溜是建安区小召街道段墓社区的真实写照,而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社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党员干部带头交出荒片地,干部包组、党员联户,逐家逐户做工作,不到一个月,先后收回荒园荒片12处。荒地收上来,改造所需的人财物从哪里来?“三捐”起到了关键作用,社区两委仅利用三天时间就募捐资金8万余元。党员群众还先后捐赠石磨、茶几等老物件百余件,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带动群众“捐工”,参与公共区域清扫、卫生死角整治6000余人次。从不管不问不动手到你追我赶齐上阵,在建安区,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赢得了村民的自发自愿,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力出力的良性效应蔚然成风,人居环境整治的合力进一步凸显,真正实现了从“输血”向“造血”模式的转变。
人居环境整治,一头连着民生,一头系着振兴。“路宽了,城绿了,人乐了”,是建安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成果的直观展现。人居环境的不断优化,不仅为乡村振兴提“颜”增“质”,推动乡村“颜值”更高、“底色”更亮,群众宜居指数更是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