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建安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强化产业发展带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新闻发布会。建安区乡村振兴局局长张芹向社会通报建安区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有关情况。
建安区目前有脱贫人口的乡镇13个,有脱贫人口的村324个,其中有建档立卡脱贫村32个。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建档立卡脱贫户10079户31464人,其中,已脱贫享受政策户4460户10621人,标注稳定脱贫5619户20843人,目前纳入监测对象1117户3223人。
产业兴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建安区始终把培育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出路和主攻方向,聚焦创新产业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三产融合,深化产销对接,探索实施具有建安区特色的产业振兴路子。在产业发展带动下,全区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乡村振兴迈上新征程。
围绕产业振兴,着力在创新产业模式上下功夫。在全区谋划实施三个产业带,探索实施“村内建社区工厂、村外建家庭农场”的产业发展路径。在村内,鼓励适合的规上工业企业到农村建设社区工厂或车间,推动城市产业向农村下沉;在村外,大力培育“三产融合”、“三生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星级农场。衔接期以来实施社区工厂、现代农场项目17个,同时加强对20个产业扶贫基地管理,共带动14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近就业务工实现增收。
围绕产业振兴,着力在发展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利用特色民俗文化、现存古村落等,发展民俗文化、现代农业、社区工厂、生态康养旅游等富民产业,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比如,有“中国年味制造村”美誉之称的灵井镇霍庄村,生产全国70%以上的社火道具,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额达上亿元,全村2400余口人有80%都在从事社火道具制作,“社火”产值占村收入的70%。全区“三品一标”和“名特优新”认证企业达到33家、产品54个。
围绕产业振兴,着力在推动三产融合上下功夫。探索以种养产业为基础,在产业主体、产业业态和产业载体上,围绕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产业链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比如,建安区首家以特色种养殖业为基础,集自然教育、研学旅行、劳动教育为一体的新型体验式农场——青云牧场,构建可学、可游、可食、可览独的农场新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步增值、同步受益。该农场总投资2000万元,共占地249亩,带动就业100余人,每年给当地群众实现增收120多万元。
围绕产业振兴,着力在深化产销对接上下功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模式,打造以区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乡级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点为支撑的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村级服务点114个,乡级服务站点13个,实现行政村覆盖面积100%;依托“河南农购网”助农平台,组织本地生产经营主体注册成为“河南农购网”供应商,完成注册企业18家和农产品19种;在13个乡镇精准开展全覆盖式电商人才培训,举办各类电子商务培训班24期,培训人员89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