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聚焦科技 提升质效
建安区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建安区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强化科技赋能,促进产业兴旺,强化要素保障,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2023年建安区粮食总产量58.2万吨,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成功获批全省大豆制种大县。
一、严守耕地红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坚持稳面积、提产量、增效益,持续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31万亩以上、产量60万吨以上。一方面,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东部,加快6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种植效益。在西部,针对灌溉设施薄弱情况,新建改建高标准农田5.5万亩,把“靠天田”变为“高产田”。另一方面,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挖粮食增产潜力。实施5万亩大豆单产提升工程项目,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万亩,实现作物协同共生、一季双收。
二、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农业生产质效。坚持以科技赋能引领农业新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一是提升产能减少浪费。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依托建安区农业特色优势,以兆丰、农科等12家种业公司为载体,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稳定育种基地,申报省级小麦制种大县;深化粮食节约行动,围绕粮食机收、仓储、加工等环节存在的损失浪费问题,全链条推进节粮减损,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二是建设中原种业创新示范园。2023年投资5000万元,着力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群,打造中原乃至华中地区的建安品牌。三是建设“菌业小镇”。加快世纪香菌类食品产业园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持续做大做强菌业,推动集聚集群发展。
三、促进产业兴旺,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一是强化延链补链。引导优加粮、鑫发面粉等龙头企业,扩大精深加工规模,推进粮食加工逐步由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特色产品转变,提升农产品附加值。2023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县级龙头企业30家。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补齐产业配套短板,提高加工流通效率和效益。二是不断培育新业态。坚持“村内建社区工厂、村外建家庭农场”,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订单农业、观光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2023年新建社区工厂16家,新增家庭农场32家、星级农场10家。深度挖掘资源优势,擦亮“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牌子,大力发展路衍经济、文旅经济等新业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三是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不断提高“建安灵芝菇”“榆林小米”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叠加效应,争创更多“土字号”“乡字号”品牌。2024年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10个以上。
四、强化要素保障,提升农业服务水平。一是建强服务主体。鼓励小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联合,构建农业生产服务联合体,不断提升农机、植保、植检等社会化服务水平。二是壮大人才队伍。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用好河南农大、省市农科院等平台,扎实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技、农机、农经“三支队伍”建设,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和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更多的种粮能手、致富能手、带富能手。三是强化平台保障。依托金田野为农服务中心等数字化服务机构,把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着力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智慧平台。